启迪与成长的盛宴——2024年数学烟台优质课学习感悟
文摘
2024-06-03 15:16
山东
有幸参加了2024年烟台市数学优质课观摩,这次学习犹如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使我收获颇丰,感触良多。课堂上,老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艺令人赞叹不已。他们以巧妙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直观易懂。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物演示、小组合作、情境创设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非常精准,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的步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探索之中。《植树问题》不只是让学生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还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一一对应”、“化繁为简”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建构植树问题数学模型,在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棵树=间隔数+1时,老师追问:为什么要加一?加的一表示什么意思?在哪里体现了?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端都栽树的示意图,让学生把小路分的段数也就是间隔数和栽树的棵树一一对应起来,顺理成章地渗透一一对应思想,也让学生理解这个“1”就是开头或末端栽的那棵树,进一步形成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模型意识。《圆的认识》教学中为了突破表象理解,设计了“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画圆吗?”“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用直尺能否画圆?”三个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明晰圆的定义,从定义本质上建立圆的模型。在“问题探究”环节,通过“直尺画圆——对比发现——验证猜想——圆规画圆”四个活动来探寻圆之“源”——一中同长。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小数的意义》围绕“数是数出来的”展开学习,一个一个数产生了十,十个十个数产生了百,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继续数得到更到的数,产生的都是新的计数单位,整个活动引导学生从整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出发,基于“计数单位”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从整数的计数单位“一”开始,不断均分细分计数单位,逐层递进开展认识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数学活动。学生通过分、画、涂、填、看、比、猜、想等环节,亲历均分过程,借助几何图形抽象、概括、归纳小数意义,并进行符号化表达;又以“合”为线索,深刻感悟“十进制”,完整构建对数概念的理解,实现数概念体系的结构化认识,发展数感及符号意识。《圆的周长》教学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引导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中,关联今天学习的圆的周长,猜测应该也有一个公式,找到这个公式,就可以求出所有圆的周长。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与同学合作探究,动手测量身边的器材,记录测量结果,发现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找到那个固定的值(圆周率)。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猜想,能利用已有知识和测量结果描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提出所学知识——周长的计算公式,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提出合理的猜想,设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进行巩固练习,迁移应用。这样的设计思路是非常严谨科学的,既教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圆的整理复习》整节课围绕数学文化贯穿课堂,围绕“一周同长也”“周三径一”“割圆术”“半圆半径相乘得积步”不断通过问题驱动,整理和回顾圆的知识,继而复现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结构化。经过方中画圆和比较大小的巩固练习,沟通大圆和小圆的联系,并进行了开放的拓展延伸,使学生经历梳理、关联、应用知识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灵活运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无止境,探索不息。我们永远都行走在求知的道路上,每一步的前行都是对未知世界的一次勇敢触碰。通过参加烟台市数学优质课的学习,我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努力方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这些优秀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不断反思、调整与优化,让它们成为完善自己的有力基石,从而塑造出一个更加出色的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绽放光芒。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