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概念是:彩绘陶不是彩陶。彩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彩绘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彩陶是先在陶胎上绘制纹饰,然后再入窑烧制而成,由于其色彩绘于烧制前,因而经焙烧后色彩与陶胎结合紧密,不易脱落。距今5000年多年前的“彩陶王”其纹饰色彩依然清晰可见、色泽亮丽,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美陶器。”
彩绘陶是在陶器烧成后再在陶器表面进行绘画,因其色彩仅附着于器物表层,随着时间的流逝便会很快脱落。1953年在河南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彩绘龙虎纹陶壶”是为数不多的彩绘保留得比较完整的西汉时期彩绘陶器。
彩绘陶主要在灰陶上做画,使用的颜色主要有:红、黑、黄、白、赭等,大多数在器物表面直接绘制,也有的在涂有白色或黄色的底色上,再用各种颜色进行绘制。彩绘陶大多用于陪葬,象征逝者的多彩世界与灵魂的飞升之梦。墓葬中的彩绘陶器主要有:壶、豆、盘、尊和鼎等,其色彩丰富,纹饰复杂,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
彩绘陶在战国、秦汉进入到空前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唐以后,彩绘陶逐渐衰落,至明代完全消失。彩绘陶消失主要是实用性差、厚葬风尚转变和陶瓷工艺进步等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现在,城市里有些陶艺工作室采用丙稀在烧好的陶瓷器物表面上作画,这就是彩绘陶的做法。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陶艺作品短时间里可能会很艳丽,能够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但它不稳定,不持久。如果把它放进历史的长夜里面,它就会像昙花一样,短暂惊艳过后很快就枯萎了。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