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窑:千年窑火,煅烧华夏陶瓷精魂

文摘   2024-11-30 17:00   重庆  
东汉时期,青瓷在南方烧制成功,得益于南方的土壤中瓷石含量丰富和龙窑逐渐发展成为烧制瓷器的主要窑形。
龙窑最早出现在商代。东汉时期,南方比较成熟的龙窑逐渐增多。龙窑依山势而建,利用建在坡顶尾部的烟囱形成吸力,火焰自然上升,更加节省燃料‌。龙窑的长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一次可以装烧大量瓷器,极大地满足了当时社会对陶瓷产品的需求‌。

每次烧窑,先烧制靠近窑头的窑室,在烟囱吸力的作用下,窑室加热升温以后,窑室内的火焰通过通风孔引入下一窑室,之后的窑室也逐渐升温。当主烧的窑室温度达标后,再去烧下一窑室。在整个烧窑过程中,两名窑工从两侧的窑门同时往火膛投柴,以此类推。此种分段分窑的烧制方式称为“火膛移位”。龙窑烧制的时间最快只需要30个小时,温度达到1170度至1300度之间,标志着中国古代陶瓷烧制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

至今,在南方,还有少数龙窑仍被保留并使用。荣昌安富仅有一个保存得比较整的龙窑就是夏兴窑,经过修缮后免费对游客开放参观。

离荣昌不远的隆昌圣灯镇还有一个正在使用的龙窑,为我的师兄丁敬民所有。每次看到丁师兄,都觉得他身上透露出来一股朴实和英武之气。朴实好解释,跟泥土打了几十年交道,能不朴实吗。那么,英武之气从何而来呢?原来,多年前丁师兄为了方便烧窑把房屋建造到了龙窑旁边,卧踏之侧酣睡着一条随时都准备喷火的龙窑,能不英武吗?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


冉有匪
手作陶瓷制作者。 器物故事讲述者。 生活美学营造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