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春晚上的“春碗”

文摘   2025-01-29 11:58   重庆  

    在2025央视春晚的屏幕上,很多人都看到了一只“春碗”。这是为纪念中国“春节”申请人类非遗成功而作的一件陶瓷艺术品。据了解,这只“春碗”直径1米,代表春节入遗元年,高56厘米,代表我国56个民族共同的祝愿。这只“春晚”由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团队担纲设计,并联合10余名非遗传承人共同制作而成。

    “春碗”采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正德碗造型,碗身环绕着五个不同书法样式的福字,寓意五福临门,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采用精湛的青花斗彩陶瓷装饰工艺,将“贴窗花”“舞狮”“舞龙”“放鞭炮”“团圆饭”“看大戏”六大春节年俗巧妙融入,画面色彩明快鲜艳,洋溢着喜气,不仅展现春节热闹场景,更传递出和平、和睦、和谐的中华文明理念。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已经有40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春节形成了许多较为固定的习俗,并流传至今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等。这些习俗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入遗”成功标志着春节文化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经典文化遗产,也标志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得到了世界普遍的认同。

    每一项非遗都值得坚守,不仅因为它们是历史的宝藏,传承着千年的智慧,更是文化的根基,需要我们共同守护与传承‌。每一项非遗都值得铭记,是因为非遗技艺都是时光的见证者,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记忆,如剪纸艺术、手工制瓷技艺、刺绣工艺、戏曲、醒狮、皮影戏、古琴等‌。

    作为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荣昌陶器制作技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看见春晚上的一只“春碗”,从而看见了非遗折射出来的巨大力量与巨大价值。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希望,让我们在继续坚守好非遗传承的同时坚持传播非遗力量与非遗价值。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
往期回顾:
斗笠碗:宋代瓷器璀璨明珠
葫芦瓶:宋代美学传统器物
梅瓶:宋代美学经典器物
玉壶春瓶:宋代美学代表器物
大国审美:我们向唐代的陶瓷学些什么
唐代执壶:能饮一杯无?
唐三彩:盛世大唐的艺术瑰宝
鲁山花瓷:别拘一格的唐代名瓷
柴窑:存在于传说中的五代名窑
磁州窑:装饰性强的化妆白瓷
绞胎与绞釉:起源于唐代的陶瓷装饰手法
邛崃窑:好一盏省油灯
探寻:“秘色瓷”的秘密
化妆土:古往今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高足盘:这该死的仪式感
隋朝白瓷: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人间回到内心
彩绘陶:时代遗忘的陶瓷艺术品
瓦当文字:陶瓷书法早期的表现形式
商周时期:古人煮饭用的炊具长什么样?
商周时期:印纹硬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当代陶艺作者:古人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我们还能做什么?
商周时期:发现釉,发现原始瓷
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艺术审美

冉有匪
手作陶瓷制作者。 器物故事讲述者。 生活美学营造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