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葫芦了。葫芦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作为食物,还与神话传说、宗教、文学、艺术、民俗等密切相关。
风水经典《雪心赋》云:“葫芦山现,术数医流”意指它能起到有煞化煞,无煞纳祥的作用,常用作盛载灵丹妙药的法器。葫芦口小肚大能积聚财运,故民间盛传“葫芦压窗台,财源滚滚来”的说法。
因葫芦天生美质,大有乾坤,历代文人士大夫留下了大量吟咏葫芦的诗词文章及绘画作品,如陆游《刘道士赠小葫芦》:“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葫芦瓶是唐代创烧的器物,因其谐音“福禄”,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
宋代道教文化盛行为葫芦瓶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代人们热衷于服食丹药以延年益寿,葫芦瓶因此成为盛放丹药的重要容器。此外,葫芦瓶还用于盛水或者盛酒。
宋代盛产葫芦瓶的窑口包括龙泉窑、钧窑和汝窑等。宋代葫芦瓶的釉色以青釉为主。南宋官窑葫芦瓶以其晶莹剔透的釉色和冰片状的纹路著称,釉面开裂,气泡紧密如同攒珠,莹润无比。龙泉窑葫芦瓶则施以黄色釉料,釉质细腻,晶莹剔透,散发出温暖明亮的光泽。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旋葫芦瓶则通体施以梅子青釉,釉色温润如玉,冰莹润澈,展现出静谧中的生机。宋代葫芦瓶作为典型的瓷器造型,制作精美,线条流畅,釉色丰富,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荣昌陶的传统器物当中,也能见到葫芦瓶的身影。我的师父刘吉芬曾经演示过大葫芦瓶的拉坯,一大一小两个肚子往上慢慢收拢成一个竖直的小口,对拉坯技巧的要求极高。待葫芦瓶坯体干燥后,施以荣昌陶独特的朱砂釉和金砂釉,其器形线条饱满、窑变釉色迷人,令人爱不释手。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