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继邢窑之后的白瓷巅峰

文摘   2024-12-31 18:47   重庆  

    定窑发现于1922年,时间较早。邢窑发现于1980年,时间较晚。在邢窑窑址未被发现以前,陶瓷界对邢窑白瓷的研究主要依据文献记载,把定窑出土的器物误定为邢窑的。在邢窑窑址发现后,“邢定不分”:把本来是定窑的器物却说成是邢窑的,又把刑窑的器物又说成是定窑的。由此可见,定窑和邢窑之间的关系确实非比寻常。

    事实上,邢窑创烧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白瓷的鼻祖。定窑创烧于唐代后期,在宋代达到鼎盛阶段,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邢窑位于河北省内丘县,定窑位于曲阳县,两者相距仅170余公里‌。相近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定窑在创烧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邢窑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造型、釉色、装饰以及烧造工艺等多个方面。

    定窑创烧初期,胎体比较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釉质偏黄,从出土窑址看,在其胎上是有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弃用化妆土,改烧精细瓷,胎体的洁白瓷化程度都较高,釉面色泽出现乳白色和牙白色,有些质量较高的细白瓷透影性极强,与当时的邢窑已不分伯仲,这一时期的产品也成为了后来“邢定不分”的主要来源。

    定窑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时烧制的器物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分到了景德镇,一部分到了吉州,这时烧制的器物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定窑的装饰方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和印花。划花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印花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能大批量生产相同纹饰的定窑产品。定窑的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形态经巧,繁而不乱,结构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此外,定窑的“覆烧法”新工艺也对后世陶瓷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北宋时期,定窑取代了曾在唐代盛极一时的邢窑白瓷的地位,成为“天下第一”的名牌产品。定窑器物的精细特征迎合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因而受到士大夫们所关注和青睐,并进献到宫廷、官府,成为供皇帝和贵族使用‌的贡瓷。

    邢窑白瓷独领风骚数百年,后来被定窑取而代之。正如宋代吕蒙正的《破窑赋》中所说:“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置身于时代的洪流当中,一个窑口的兴衰尚且如此,一个人的命运更是微不足道。但不苟且于现状,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恰恰是生而为人所迸发出来的人性光辉和生命价值的卓越体现。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
往期回顾:
绞胎与绞釉:起源于唐代的陶瓷装饰手法
邛崃窑:好一盏省油灯
探寻:“秘色瓷”的秘密
化妆土:古往今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高足盘:这该死的仪式感
隋朝白瓷: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人间回到内心
彩绘陶:时代遗忘的陶瓷艺术品
瓦当文字:陶瓷书法早期的表现形式
商周时期:古人煮饭用的炊具长什么样?
商周时期:印纹硬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当代陶艺作者:古人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我们还能做什么?
商周时期:发现釉,发现原始瓷
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艺术审美

冉有匪
手作陶瓷制作者。 器物故事讲述者。 生活美学营造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