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一直在中国社交文化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古代尤为如此。宋代有一种特别的娱乐器皿叫做“娱酒具”,跟KTV里的骰子差不多,专门用来辅助酒局氛围。这个器具就是贯耳瓶,古时候也叫它“投壶”。宋代诗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这描绘的就是古代酒局上的热闹场景。
投壶最初是作为射礼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宴饮游戏。投壶作为一种酒桌上助兴的娱乐游戏,在民间和宫廷都很盛行,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在酒过三巡之后,大家会用类似筷子的竹签,从一定距离往瓶口里投掷。如果投中了,就可以免罚一杯;如果没投中,那就得喝酒了。
宋代以前的投壶以青铜器居多,青铜贯耳壶器面装饰有兽面或弦纹。宋代以陶瓷器代替了青铜器,成为了仿古瓷器制作的一个重要的开端,其仿制既吸收了古典的正宗,又揉合了时代的风尚。宋代贯耳瓶单色莹润的釉面、光素无纹的器身,充分体现了宋朝人的极致审美。
宋代的贯耳瓶在官窑、哥窑、龙泉窑等众多窑口都有烧制,其中以官窑出品的贯耳瓶质量最高。贯耳瓶自宋代开始就一直是贵族阶层所使用的器物,大多数被上流社会所垄断。
贯耳瓶的器形设计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最初用于盛放液体或贮存物品,方便携带和悬挂。后来演变成为酒娱器具以后,其独特的“贯耳”设计反而在“投壶”游戏中能够形成三层圈靶的效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到了明代以后,这种器皿的“投壶”功能逐渐减弱,慢慢转变为一种陈设器。现在,贯耳瓶成为一种纯粹的陈设器,用于室内装饰。或者作为花器放在室内,古色古香,韵调高级,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