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宋瓷之冠

文摘   2025-01-03 20:03   重庆  

    “汝、官、哥、钧、定”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五大名窑当中,汝窑为魁首,享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美誉。汝窑传世真品极少,据统计世界上不足百件。

    汝窑的窑址具体在哪里长期以来未被发现,但文献中关于它的记载却一直未断。早在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就曾说道:“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宋叶置《坦斋笔衡》也说:“本朝以定州磁器有芒不堪用,遂令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后来,经过多次考证和发掘,直到1987年才确定了汝窑的窑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和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

    汝窑出道即巅峰。汝窑烧制时间仅20年‌左右,却成为当时工艺最精湛‌的瓷窑。今日所见汝窑器物主要有盘、碗、奁、瓶、洗、盏托之类。“汝窑无大器‌”是指汝窑瓷器一般较小,没有大件的器物。汝窑器物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超过20厘米的极其个别,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汝瓷胎体轻薄,为香灰胎,受烧制气氛和温度的变化影响,胎体颜色深浅不同‌。汝瓷的釉层也非常薄,一般在0.2mm到0.3mm之间,用10倍以上放大镜观察,釉中含有稀疏的气泡如晨星一般寥寥无几,故曰“寥若晨星”。

    汝窑主要烧制御用瓷器,汝瓷的釉色以天青釉、豆绿釉等为主。明谷应泰《博物要览》内形容汝瓷说:“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清朱琰《陶说》讲道:“汝本青器窑。”《留青日札》云:“色滞微黄。”《博物要览》还说:“色卵白,似立异论,然合之可得淡青色也。”后来有人把卵白解释为鸭蛋青色。

    汝瓷釉质莹润,光泽内含,上有细密开片,俗称“蟹爪纹”。曹昭《格古要论》曾形容它说:“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这是因为在汝窑烧制最初的时候,这种裂纹被大家公认成为一种瑕疵品。后来,这种开片的残缺美却成为了宋代美学的典范,汝窑也在烧制过程中主动去追求这种别致的美感。开片与不开片的汝瓷都备受世人推崇,是因为汝瓷精致而极简,是一种极高的审美标准,简到极致、也美到极致。

    汝窑的名贵除了为皇家御用之外,烧造难度大也是一个很重要原因。有句话说“汝窑十窑九不成”,说明汝窑难烧,与神秘的烧造工艺、成品率低都有关系。为了实现满釉,汝窑在制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裹足支烧”。高濂《遵生八笺》形容这种做法是“底有芝麻细小挣针”,非常形象。另据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载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买,近尤难得。”宋代“玛瑙入釉”是汝窑的一种未被证明的说法,专家也承认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这也说明了汝瓷珍贵的特征。

    20世纪50年代,陈万里先生提出汝窑受越窑秘色瓷的影响,汝窑和越窑在原料及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这一观点至今仍被广泛接受‌。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片与北宋汝窑青瓷釉层中都存在“寥若晨星”的气泡特征‌,说明汝窑的釉色和制作工艺与越窑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另外,汝窑与越窑都使用支钉支烧的工艺。

    短短20年时间,汝瓷像昙花一样开放又凋落,汝瓷之美冠绝古今。《河南汝州直隶州历代统属考》内记有督学孙灏曾经作诗这样称赞汝瓷:

     “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抟埴。

      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

      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

     皿虫为蛊物之,人巧久绝天难留。

      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

        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

往期回顾:
鲁山花瓷:别拘一格的唐代名瓷
柴窑:存在于传说中的五代名窑
磁州窑:装饰性强的化妆白瓷
绞胎与绞釉:起源于唐代的陶瓷装饰手法
邛崃窑:好一盏省油灯
探寻:“秘色瓷”的秘密
化妆土:古往今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高足盘:这该死的仪式感
隋朝白瓷: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人间回到内心
彩绘陶:时代遗忘的陶瓷艺术品
瓦当文字:陶瓷书法早期的表现形式
商周时期:古人煮饭用的炊具长什么样?
商周时期:印纹硬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当代陶艺作者:古人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我们还能做什么?
商周时期:发现釉,发现原始瓷
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艺术审美

冉有匪
手作陶瓷制作者。 器物故事讲述者。 生活美学营造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