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执壶:能饮一杯无?

文摘   2024-12-27 18:01   重庆  

    会须一饮三百杯,不是李白太狂,是李白喝的米酒。当然李白也喝不了三百杯米酒,三百杯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李白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写诗,夸张手法最大程度的体现了李白的才气。喝了酒的李白也夸张,也张狂,都不用酒杯喝酒了,直接把执壶提起来往嘴里灌酒。

    执壶是唐代的酒器,又称“注子”、“注壶”,由壶身、壶盖、壶嘴和把手共同组成。汉晋以来,文人作赋、写诗,常把酒作为灵感的媒介,酒里藏着的锦绣文章非外人所能道也。唐人喜欢饮酒,将饮酒称为一种“雅道”,执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种雅器。

    执壶作为酒具最早出现在隋朝,是由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鸡首壶演变而来的,短短的直流代替了鸡头流,小而弯曲的圆把代替了龙柄,流与柄之间的系不见了,盘口也变成了喇叭口。从装饰性的鸡首壶演变成实用性的执壶是一个跨时代的变化。

    唐代执壶的改进还借鉴了同时期外来器物如萨珊波斯、粟特制作的金属、琉璃材质的胡瓶造型。执壶的器形在唐代不同时期也有变化:开元前后的执壶为盘口、短颈、腹部硕圆,短流为六角形或圆筒形;武则天、唐中宗时期的执壶,口部开始变为喇叭形,腹部更加丰满;到了唐代晚期,壶身变成椭圆形,颈部流和柄也逐渐增长;到了五代时期,壶腹部变成瓜棱形,壶流变得更加细长。

    执壶的功用相当于今天的分酒器,与玻璃的分酒器不一样的是,瓷质的执壶除了盛酒和分酒之外,还具有温酒的功能。唐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中的红泥小火炉就是专门用来温酒的。

    执壶在唐朝十分盛行,不仅贵族和官员使用,普通人家也广泛使用这种酒器。古人重礼,用执壶不仅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更是一种礼仪行为和文化象征‌。拿着执壶为他人斟酒的行为,象征着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节。

    但是,像李白这样张狂的诗人却偏偏能够打破这种酒席上的繁文缛节,让优雅的执壶变得豪放和洒脱起来。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
往期回顾:
探寻:“秘色瓷”的秘密
化妆土:古往今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高足盘:这该死的仪式感
隋朝白瓷: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人间回到内心
彩绘陶:时代遗忘的陶瓷艺术品
瓦当文字:陶瓷书法早期的表现形式
商周时期:古人煮饭用的炊具长什么样?
商周时期:印纹硬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当代陶艺作者:古人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我们还能做什么?
商周时期:发现釉,发现原始瓷
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艺术审美

冉有匪
手作陶瓷制作者。 器物故事讲述者。 生活美学营造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