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对外贸易发达。据统计,与宋朝有商业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6个,仅用瓷器进行贸易的国家就有15个。其中,日本是与宋朝贸易比较频繁的国家,两国贸易主要发生在南宋时期。
据了解,日本出土中国瓷器的地点多达40个县以上,绝大多数属于北宋后期至南宋之间的产物。其中出土宋瓷多散布在其九州、四国沿海及中心地带,以青瓷、青白瓷器为主,也有黑、褐、绿釉及三彩等品种。器形包括碗、盘、壶、罐、盒、瓶、碟、盆、水注、经筒等多种式样。仅青瓷经筒一项,据统计就达三百数十件之多。
在日本,从中国古代流入日本的书画、陶瓷等工艺美术品统称为“唐物”。“唐物”不仅仅是唐朝的物品,泛指唐、宋、元、明等时期来自中国的舶来品的总称。日本茶事活动中,“唐物”被奉为珍宝。在日本官方认定的国宝级文物中,陶瓷有14件,这14件中就有8件来自中国,其中宋代占了7件,它们分别是:4件为宋代建窑,1件来自宋代吉州窑,2件来自宋代龙泉窑 。第8件则来自于元代龙泉窑。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唐物风靡于日本。上至皇室,下至庶民,无不怀着对唐物的憧憬和喜爱,都热衷于购买“唐物”。为此,日本皇室还专设了“唐物使”,以保障天皇对“唐物”的优先购买权。中国商船抵达后,由“唐物使”优先为天皇挑选了优质“唐物”后,再由贵族和平民进行贸易。“唐物”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经在日本交易、分配、收藏和展示后,逐渐生发出超越其原有文化意义的政治内涵。
“唐物”成为了日本统治者建构自身政治文化权威的工具,起到了维系与臣下、贵族和寺院关系的纽带作用。这不仅因为“唐物”是价值极高的奢侈品,更是因为宋元明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日本的“唐物”代表了当时先进的中国文化。其内在反映了日本与东亚政治文化中心—中国的远近。藏有“唐物”数量的多寡,不仅体现出将军家族的财富水平,更体现出室町幕府将军掌握中国文化的程度。“唐物”寄托着对唐土和东亚世界的想象,成为了贵族之间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奢侈品。
在16世纪之前,日本茶道对“唐物茶碗”推崇备至,尤其是从中国进口的建盏,这是当时最高等级的茶碗。随后,千利休开始推崇朝鲜半岛的高丽茶碗,这既可以看作是在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等显赫贵族垄断唐物之后的无奈之举,也可以理解为他在美学上的反拨。这一转变标志着日本茶碗的转型期,但也并未完全终结对唐物的崇拜,“唐物”依然在日本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