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口壶因其壶口形状似浅盘而得名。盘口壶是隋代的代表器形,它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并在唐代达到鼎盛。
作为古代盛酒与盛水的容器,盘口壶的“盘口”设计大有妙处。盘口的原理类似于漏斗,可以让酒或者水在倒入时减少洒漏,使得倒酒变得非常便利。另外,盘口的设计除了方便倒入酒水还有作为装饰的功能,两者合二为一,充分体现了其作为陶瓷工艺品的实用主义美学特点。
与后来盛行于唐代的执壶相比,盘口壶的重点在于关注酒水的“入”,而不是“出”。量“入”为“出”,这也是古人朴素生活哲学的一种体现。
出于方便携带的目的,盘口壶的壶身上一般有系,通常是双系、四系和六系,南方也有出现过八系的盘口壶。
与盘口壶同时出现的盘口器形还有盘口瓶。无论是盘口壶还是盘口瓶,最初,盘口的造型可能是出于实用目的。但随着时间推移,非实用的盘口逐渐成为了一种装饰作用。例如,在日本,盘口瓶被用作花器,用来点缀空间,增强仪式感。
后来,盘口壶也逐渐与执壶合并演化成为盘口执壶。直到现在,盘口执壶这种器形还一直被南方的很多陶瓷产区所保留。我在师父的陶艺工作室曾经亲自观看过他制作一个盘口执壶的过程。30多公分高的盘口执壶拉坯一次成型,师父信手拈来,除了证明他的拉坯技艺高超之外,也说明这种器形他曾经拉坯过很多次,对于线条的把握早已经成竹在胸并且烂熟于心。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