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装饰性强的化妆白瓷

文摘   2024-12-25 20:08   重庆  

    磁州窑一直使用当地出产的大青土等原料生产白瓷。由于胎土含铁成分比例较高,经过高温烧成后胎体形成灰白或灰黄色。按唐代白瓷美学标准评判,这样的白瓷是不合格的。磁州窑将胎土的劣势变为工艺上的优势以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窑口。

    为达到使瓷器表面变白的效果,磁州窑使用了当地碱石(铝土矿)制作的白化妆土把瓷胎遮盖起来,制成独特的化妆白瓷,磁州窑也因此成为了最早使用化妆土制作白瓷的窑口之一。

    被动选择了白化妆土,除达到了“粗瓷细作”的效果,也让磁州窑完成了蜕变的第一步:视觉对比。即:灰白色或灰黄色胎体与白化妆土的对比;黑釉与白化妆土的对比;铁锈花与白化妆土的对比;这种选择也让磁州窑走上了一条有别于青白单色釉主流市场的道路。

    在化妆土带来的视觉对比上,磁州窑的工匠创适性地运用了划、刻、剔花、彩绘等多种装饰技法,让磁州窑的产品具有了独特的美学效果,这是磁州窑蜕变的关键一步,也是最能代表磁州窑艺术特色的一个环节。

    归纳起来,磁州窑的装饰技法主要有:1、白化妆:在坯体上施一层白化妆土,再施透明釉后烧成,即为化妆白瓷。2、白地刻花:在呈灰白色的坯体上施化妆土后,再以尖锐的竹刀刻划出纹样,然后再施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3、白地黑剔花:在坯体上施白化妆土后,在欲做出纹样的部分或全部施一层黑釉,在半干燥状时以剔刻技法绘出纹样,仅留下黑色纹样,而将其他空间部分的黑釉轻轻剔去露出下面的白化妆土。4、珍珠地纹:坯体经过白化妆后,以刻线刻出主题纹样,然后以小圆圈密密麻麻填满其他空间。5、黑釉刻花与黑釉剔花:产品坯体施黑釉后,以竹刀刻出纹样,烧成后即形成黑釉刻花产品。如果将纹样以外的黑釉部分全部剔去,烧成后即成为黑釉剔花产品。6、千点纹:亦称跳刀纹,坯体在施白化妆土后再施一层黑釉,放在陶轮上,一边旋转陶轮一边以刀具或尖锐的竹签碰触坯体。7、饴釉:饴釉的釉色呈黄褐色与茶褐色两种。坯体施白化妆后,以刻线绘出纹样再施饴釉、烧制而成。8、铁锈花:‌铁锈花工艺使用含有氧化铁的斑花石作为颜料,在瓷坯上描绘图案,然后经过高温烧制。

    磁州的装饰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磁州窑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形成了质朴、豪放、洒脱的艺术风格,对中国陶瓷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北方最大的民窑,磁州窑产品以满足民间生活品的需求为主流,大量生产缸、盆、碗、罐、 瓶、坛等。磁州窑能够从青瓷和白瓷的主流市场脱颖而出,与其创造性地将白化妆与各种装饰技法组合运用是分不开的。磁州窑生产的产品在民间受到追捧以后逐渐也被官方认可,在元代开始为皇家官府烧造贡瓷,并作为商品远销海外‌。明清时期彭城镇设有窑场千余所,瓷业生产十分兴旺,故而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誉,还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从明代到清光绪初年,一度十分辉煌,享有“官窑”的身份。

不囿于传统束缚,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工艺上的开拓刨新,创造出与众不同,并能够为普罗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产品,磁州窑为所有的陶瓷产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
往期回顾:
探寻:“秘色瓷”的秘密
化妆土:古往今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高足盘:这该死的仪式感
隋朝白瓷: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人间回到内心
彩绘陶:时代遗忘的陶瓷艺术品
瓦当文字:陶瓷书法早期的表现形式
商周时期:古人煮饭用的炊具长什么样?
商周时期:印纹硬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当代陶艺作者:古人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我们还能做什么?
商周时期:发现釉,发现原始瓷
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艺术审美

冉有匪
手作陶瓷制作者。 器物故事讲述者。 生活美学营造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