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曾经妙解儒释道三家对中国人的影响说:“儒家是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是药店。”大致意思是:儒家是粮食店,每天都要吃的,不吃就要挨饿。佛家是百货店,各式各样的日用品都有,有钱可以买一些,没钱逛逛也可以。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对中国艺术,儒释道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儒家认为:“乐近于仁,义近于理”,认为以音乐为代表的各种艺术与官能都是与“情感”紧密联系的,清楚指明了艺术一审美的内在情感特性。但同时又说:“其善民心,其移风易俗”,认为情感和陶冶又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状态紧密相关的。
相比儒家的艺术要为社会服务的实用功利,道家强调的是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亦即审美关系:形象大于思想,想象重于概念,是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道家比儒家更直接地抓住了艺术、审美和创作的基本特征。
佛家则主要体现在丰富了艺术创作的主题与题材上面。佛教元素的莲花和菩提等自然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国画与诗歌等艺术形式当中,佛教故事与人物也常常被当作创作灵感与题材运用到雕塑与绘画中去。另外,佛教强调的“禅意”和“意境”等理念也影响了艺术创作,使艺术更注重意境的表达与情感的传递。
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是可以从儒释道三家中汲取养分,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为的。具体做法是:从儒家学习:在“仁、义、礼、智、信”几方面提高自已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通过创作的艺术作品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从道家学习:注重形象和想象的训练,提升自己的艺术直觉,发现艺术创作的规律。在艺术创作中去追求更加自然、更加质朴的美感,让作品更加抵达生命的本质。从佛家学习:注重内心的平和与修行。在日常生活与艺术创作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通过艺术创作去表达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