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窑:孕育青花瓷的唐代名窑

文摘   2024-12-22 18:01   重庆  

    巩县窑是目前发现的烧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的窑址之一。正是在烧制唐三彩的过程中,巩县窑创造性地烧制了最早的青花瓷器——唐青花瓷。

    青花瓷是指以氧化钴作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罩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入窑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由于钴料在瓷器上发色艳丽,形成“蓝”、“白”相间的视觉感,故称“青花”。考古界对青花的定义基于三个要素:1、必须是在白瓷上;2、用氧化钴作彩料;3、作为釉下彩在高温下一次烧成。

    目前能见到的唐青花标本主要是20世纪70—80年代在扬州出土的二十余片青花瓷残片。通过对其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就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陆续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巩县窑在单彩及单色釉器中最早使用了氧化钴的蓝彩和蓝釉原料,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使用氧化钴的瓷窑之一,成为首创青花瓷的瓷窑‌。

    青花瓷与唐三彩一脉相传,是由唐三彩中的蓝彩发展而来的。从唐三彩到唐青花的出现,可能经历了以下过程:1、从唐三彩到白釉蓝彩。仍使用铅釉,只保留蓝色彩绘,钴矿更为优质,部分器物使用较为精细的胎料,烧制工艺与三彩基本相同(低温、二次烧成、釉上彩)。2、从白釉蓝彩到唐青花。使用白釉蓝彩的钴料,白瓷的胎料和釉料,延续并发展了白釉蓝彩的蓝色装饰技法,烧制工艺与\白瓷基本相同(高温、一次烧成、釉下彩)。

    可以设想,停烧唐三彩后,巩县窑用制作三彩的原料与设备,烧造了青花瓷。在唐代,三彩与青花共享同一种钴料,这种钴料与国产钴料有明显的区别,更可能来自于波斯等中东地区。

    唐青花的创烧成功对后世的宋青花和元青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青花使用钴料在陶瓷上进行彩绘,这种技术后来被宋青花和元青花继承并进一步发展。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并借鉴了磁州窑和吉州窑的釉下彩绘技术,引进了西亚高铁低锰的钴料,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从景德镇湖田窑开始,标志着青花瓷进入到成熟阶段,从此迎来了一个长达600多年的青花瓷兴盛期。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

往期回顾:
化妆土:古往今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高足盘:这该死的仪式感
隋朝白瓷: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人间回到内心
彩绘陶:时代遗忘的陶瓷艺术品
瓦当文字:陶瓷书法早期的表现形式
商周时期:古人煮饭用的炊具长什么样?
商周时期:印纹硬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当代陶艺作者:古人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我们还能做什么?
商周时期:发现釉,发现原始瓷
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艺术审美

冉有匪
手作陶瓷制作者。 器物故事讲述者。 生活美学营造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