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土又称“陶衣”,俗称“护胎釉”,它是在瓷器上釉前,用上好的瓷土加工调和成泥浆,施于质地较粗糙或颜色较深的瓷器坯体表面,使胎面光滑洁白,起到美化瓷器的作用。
天色丽质的女人几乎不用化妆,化妆的本质是为了掩盖瑕疵与增加美感。在瓷胎上施加化妆土与女人化妆的道理一样,其本质就是为了克服胎体粗糙、胎色深重的缺点,从而提升瓷器的白度、亮度与光泽度达到更加精美的效果。
在化妆土使用的历史上,以邢窑和磁州窑最为出名。
邢窑的化妆土装饰工艺始于北朝,经过隋朝的飞速发展,到唐朝达到鼎盛阶段。邢窑使用化妆土主要用于改善瓷器的质量和外观。邢窑的化妆土特点是质地细腻,呈乳白色,主要用于碗、杯、高足盘等器形。
磁州窑使用化妆土的鼎盛时期是宋、金、元时期。磁州窑使用化妆土除了用来掩盖胎土缺陷,使瓷器表面更加光滑和美观之外,还在化妆土上面进行刻划花、剔花等装饰,使器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化妆土装饰技法从中国传入朝鲜,又从李氏朝鲜传入日本后,便有了一个叫做“粉引”的新名字。粉引在桃山时代受到日本茶人关注并引起重视。粉引的简约美学与日本传统的“侘寂”哲学相得益彰,提倡在不完美中寻找美,于朴素中见精致。
时代变了,审美观念也变了。现在,化妆土以粉引的方式重新进入到越来越多中国当代陶瓷作者的视野,并成为他们创作的主要作品类型。曾经需要掩饰的胎土缺陷一一那些在1200度以上高温中显现出来的铁质颗粒,反而成为了消费者最为着迷的部分。这些繁星点点一样的颗粒,散发出朴素温暖的光芒。
END
喜欢我的分享,
请关注“冉有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