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播放键观看本期视频
大家好,我是梁医生。
热水袋是不少人暖被窝的“神器”,同时也是散寒邪、温气血的 “秘密武器”。
今天,梁医生就跟大家分享热水袋的六大妙用,简单又有效。
为什么热水袋能治病?
对于虚寒性的疾病,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艾灸。但艾灸也有其局限性:天冷脱衣冷,排烟也不方便。此时,「热熨法」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热熨法是将热源(药物或非药物)置于局部皮肤或穴位上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中医认为,“寒则凝,温则通”。热熨法能驱散寒邪、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热水袋作为一种现代热熨工具,使用方便,效果显著,是古代热熨法的延续和简化。
热熨法注意事项
① 控制水温: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建议热敷时隔一层薄衣、垫一层毛巾,或用毛巾包裹热水袋。
②特殊人群慎用:糖尿病、皮肤溃烂或皮肤敏感、易过敏的人群,不建议长时间热敷。
热水袋热熨之法,具体能用于哪些问题?
一.
女性痛经、男性问题
不少女性都有痛经的问题,感觉小腹冰凉、疼痛绵绵。此时如果热敷一下小腹,就能舒服不少。
中医认为,痛经多与寒邪凝滞、气血不畅有关。小腹上有很多穴位,如关元穴、中极穴、子宫穴、归来穴等,热敷此处能培元固本、暖宫调经。
除了小腹,后腰的八髎穴也很重要。八髎【liáo】穴包括上髎、中髎、次髎、下髎,位于腰椎下骶骨上的四对骶后孔中,左右各一,共八穴。
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不仅能用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对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等症状,效果也不错。
将热水袋敷在小腹与后腰骶部,每次20-30分钟。
二.
怕冷失眠
中医有“寒从脚起”的说法,睡眠不好且腿脚冰凉的朋友,不妨尝试热敷脚心的涌泉穴。
在我们脚掌的前三分之一和中间三分之一交界处,有一个像 “人” 字的沟,沟的顶点就是涌泉穴。
涌泉穴犹如身体的 “泉眼”,热敷此处可温暖肾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神经,促进睡眠。
洗净双足,每次热敷 20 - 30 分钟,寒证较重者可适当延长时间。也可以加上按摩:从内踝下顺着小腿内侧往上搓,一直到膝盖。
三.
膝关节冷痛
膝关节疼痛不适、发凉,甚至有“冒风感”时,热水袋也能派上用场。
膝关节周围有多个重要穴位,如梁丘、鹤顶、内外膝眼、血海、足三里、阴陵泉穴等,热敷此处可以驱寒通络,缓解疼痛。
建议每次热敷 30 分钟左右,准备一上一下两个热水袋,效果更佳。
若想进一步增强驱寒效果,可将姜切成细末,敷于膝关节,覆盖保鲜膜后再放上热水袋。
但皮肤敏感易过敏者需谨慎使用,避免出现发红、发痒、起水泡等不良反应。
四.
腰部冷痛
腰痛时,除了热敷腰部痛处,还少不了委中穴。
针灸界有一句口诀——“腰背委中求”。委中穴在腘窝横纹中点的位置,膀胱经气血在此聚集。膀胱经阳气旺盛,主要巡行于人体腰背部,所以,热敷委中穴可以通经络、调气血、治腰痛。
准备三个热水袋,一个敷腰,两个敷腘窝。注意温度适中,每次20-30分钟。
五.
腹痛腹泻
受寒受凉、或者过食生冷引起的腹痛腹泻,该热敷哪里?
第一个位置是肚脐旁开约三指的天枢穴。天枢穴为胃经穴位,同时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止泻效果很好。
第二个位置是胃脘部。从肚脐到胸骨最下缘连线的中点是中脘穴,上下各一寸分别为上脘穴、下脘穴,主要针对胃中冷痛。
腹泻时热敷天枢穴,胃痛时热敷胃脘部。每次20-30分钟
六.
风寒感冒
如果最近受了风寒,出现了打喷嚏、鼻流清涕、怕冷、咳白痰等症状时,可热敷颈后。
脖子后面有大椎、风门、肺俞等有祛风解表,宣肺理气的穴位。
将热水袋紧贴大椎上缘放置,以覆盖全部穴位。配合姜末热敷,效果更好。
文章顶部有视频,建议配合观看 可便于理解。
往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