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播放键观看本期视频
大家好,我是梁医生。
好多朋友觉得浑身没劲,精力也差,就想喝点黄芪水来补补气。但用了之后,不但气没补上,还出现了头晕、上火,甚至看起来瘦了的情况。
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梁医生就跟大家聊一聊黄芪的那些事儿。
黄芪能让人变瘦?
黄芪能利尿消肿,可以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如果你本来就浮肿、湿气大,喝了黄芪水,水湿随着小便排出去了,人自然就看着瘦了。但这瘦的是水,不是脂肪。
想让黄芪利水效果更好,可以辨证后,适当配伍车前子、茯苓、猪苓等利水渗湿的药材。
黄芪伤肾?
有人说,“黄芪拔肾根”,刚开始用上,往往感觉很有精神,但时间长了不行,容易导致肾气亏损、头晕乏力。这是真的吗?
《本草纲目》记载,黄芪可以提升阳气,是通过升发下焦肾中的元气来达到补气补阳效果。
把气向上升提,人自然会感觉头目清明、精力旺盛。
但如果这个人本就肾气虚,强行把气提上去,下焦就没根了,就像拔苗助长一般,反倒越用越虚。
所以,如果有健忘、耳鸣、腰膝酸软等肾虚表现,用黄芪前一定要先补肾。或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搭配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等药同用。
不要一虚 就补气升提
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
脏腑之「气」有的要往上走,如脾气、肝气,有的要往下走,如肺气、胃气、胆气。
李东垣的《脾胃论》主张健运脾胃,升清降浊。而在升降问题上,更强调升发的一面。
他认为,只有脾气升清、谷气上升,元气才能充足,常用升提的方法来治疗气机下降的病证。
所以创立了以益气升阳为主的一系列升发脾阳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等。
但若一味地用黄芪这类“升提”药物,也容易出问题,出现头晕、乏力等情况。所以,治病求本最关键,不要一有“虚”的表现就用黄芪。
肺气虚,气短喘咳的,可以用太子参、百合等药补肺润肺;
脾胃虚,食欲差、大便稀的,可以用茯苓、白术等药调补脾胃;
心气虚,心悸失眠的,可以用柏子仁、茯神、远志等药养心安神。
用黄芪为什么会上火
黄芪虽好,却不适合所有人使用。
若本身阳热过盛,再用黄芪这种性质温热的药材,就会导致热盛加重,出现口舌生疮,牙疼、口干咽燥、便秘等上火症状。
这样的人更适合用西洋参来补气,西洋参性凉,既能补气又能养阴,不易上火。
黄芪搭配技巧
如果身体上部有热、下部有寒,可以用黄芪搭配引火归元的肉桂,把上部的火引到下面去,再加上麦冬、连翘滋阴清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若气阴两虚,既有乏力又有口干,可以用黄芪搭配麦冬、石斛,三药同用,补气滋阴。
若气虚兼有血虚,倦怠头晕,可与当归、白芍等补血养血的药材同用,气血同补疗效更佳。
文章顶部有视频,建议配合观看 可便于理解。
往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