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播放键观看本期视频
大家好,我是梁医生。
很多朋友有气血不足的困扰,经常觉得没精神、容易累、气色差、睡眠也不好。
今天,梁医生就给大家分享两个简单有效的动作、一个重要的生活习惯,坚持一个月,能让气血噌噌地往上涨。
一.
八段锦 两手托天理三焦
八段锦是一套传承了800多年的健身功法,一共八式,每一式都对应着相应的脏腑。
其中“两手托天理三焦”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式。三焦是十二经之根,能激发五脏六腑的原动力,让气血运行周身。这一式能让三焦通畅,气血调和。
具体做法:
习练者端正身型,调匀呼吸,宁神静气,意守丹田,快速进入练功状态。
①准备姿势:左脚胯步,与肩同宽,微微下蹲,双手放在腹部前,如抱球状。
②吸气上提:双手在身前交叉贴紧,随着吸气,慢慢向上提起,恍若承载着整个世界的重量。
③翻掌上顶:到颈部时,双手翻转,极力向上顶,使两臂充分伸展,恰似伸懒腰状。同时,眼睛跟着手向上看。脚跟微抬,但不要完全离地,保持身体稳定。
④呼气下沉:慢慢呼气,双手如同落叶般轻盈下放,回到起始姿势,如此循环往复。
建议每天做36次,如果觉得累,可以分成两组,早晚各18次。
这个动作借由双掌高举,可向上牵引胸腹、延展腰背,令五脏六腑皆得提拉而起,特别是能激发上焦肺气,使清阳上扬,浊气下沉,以实现调和三焦、畅通血循的目的。
坚持一个月,你会感觉精神更好,身体也更轻松,颈肩、腰部的不适也会减轻。
二.
艾灸两大要穴
古人认为,太阳为天之阳。艾草能生火,且有特殊的香味,便称其为“地之阳”。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特定穴位,能激发经气,使气的运行更加顺畅。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所以艾灸还能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益气养血。
此外,艾灸还能通经络、驱寒湿、补阳气。是一种“引天之阳,入地之阳,以补人之阳”的神奇方法。
接下来,咱们重点来看补气血常用的两个穴位。
1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约四指宽的地方。距小腿骨(胫骨)前缘一横指。
作用:每天艾灸足三里,左右各15-20分钟。能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
足三里穴是胃经穴位,艾灸此穴能加强气血的生化,达到补气补血的效果。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其理亦在此。
2
关元穴:
位置:神阙穴(肚脐)下方三寸,约四指宽处。
作用:每天艾灸关元穴15-20分钟,能培元固本、补益元气,提升气血。
关元穴就像一个“开关”,能把人的元气、元阴、元阳关在体内,不让它泄漏出来。
而且,关元还是肝经、肾经、脾经、任脉的交会穴,不仅能补诸虚、培补元气,还能推动气血运行。
三.
早睡
建议大家尽量在 11 点之前入睡,充足的睡眠对补养气血非常重要。
正所谓,“人卧则血归于肝”,人在熟睡时,全身的血液会回流于肝脏,使我们的身体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3点,是肝胆经脉循行的时间,也正是“解毒”、养血的关键时段。
如果过了晚上 12 点才入睡,即使睡眠时间足够,也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第二天依然会感到乏累,不利于气血的恢复和提升。
文章顶部有视频,建议配合观看 可便于理解。
往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