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播放键观看本期视频
大家好,我是梁医生。
艾滋病,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一旦确诊,便无法治愈。你对它了解有多少?该如何正确防控?
国内艾滋病形势严峻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境内现存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已超过129万人,仅仅2023年就增加了11万。其中98.5%的病例通过性传播。
而普遍被认为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的美国,艾滋病人数在 120 万左右。其中,45%为黑人,42%为西裔/拉丁裔,白人仅占12%。
艾滋病具有潜伏期长、隐匿性强的特点,据估算,有约五分之一的感染者未被发现,防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两个群体 艾滋高发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感染呈现出年轻化和老年化的“两头翘”趋势,尤其是青年学生群体、老年男性群体的感染增长率较快。
近年来,青年人的性观念、性行为更加开放,但性教育却没有跟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往往都会刻意回避“性”的相关话题,导致青少年学生不安全(高危)性行为频发。
高危性行为:与非固定性伴或多个性伴发生体液(阴道分泌物、精液、血液)交换的行为。
如不戴安全套、多性伴侣、同性性行为等。
《中国青年生殖健康蓝皮书》显示,2023年共报告15 - 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3010例,占当年新报告病例2.7%
青年人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更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
而老年人普遍认为不存在生育问题,理所当然的会认为不需要佩戴安全套,也会显著增加感染的概率。
据中国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新报告病例中,50岁及以上占比从2011年的22%,上升到2020年的44%。
因此,应多关注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同时多多推广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加大对非法色情行业的打击力度,最大程度地避免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也有 “后悔药”?
其实,感染了HIV病毒并不意味着已经患上艾滋病。积极面对,有 “后悔药” 可以吃。
艾滋病阻断(暴露后预防)
发生高危性行为,或被艾滋病人的血液沾染到伤口后的 2 小时(最晚不能超过72小时)内,通过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成功率可达89%-96%。
可以在各地的疾控中心或定点医院的感染性疾病门诊-HIV预防门诊咨询。下图是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相关指南推荐的常用的处方,需连续服药 28 天。
但如果不及时服药或忘记了吃药,也有可能阻断失败。所以一定要谨遵医嘱,及时、定期服药。珍惜来之不易的 “重生” 的机会。
及时进行检测
倘若错过了 72 小时的阻断黄金期,就要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2-4周,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如果检测为阴性,需12周后再进行一次检测。
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医院都支持艾滋病初筛,也可以直接去疾控中心检测,带上本人身份证就行,不需要任何费用。
如果不幸被确诊,一定要积极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发展。根据控制情况,你的寿命可延长20~30年。
几种不同的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持续、高效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我们称之为“鸡尾酒疗法”。能最大限度的抑制艾滋病的发展
艾滋病的症状表现
虽然艾滋病的诊断不能只靠症状,但如果在高危行为后的2~3周左右出现发热、咽喉肿痛、全身不适、头痛、乏力等症状,就要及时去相关机构做HIV抗体检测,或者购买试纸进行自测。
在艾滋病感染的急性期(一般为2-4周),可能有发热、头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咽喉痛、腹泻等流行性感冒样症状,一般1~3周自行缓解,易被忽略。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慢慢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口腔真菌感染、皮肤粘膜感染、疱疹等问题。
进入艾滋病感染的最后阶段,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容易出现持续和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腹泻、体重进行性下降,易发生致命性的感染和恶性肿瘤,平均存活期只有9个月左右。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艾滋病有一个初步且全面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远离高危行为。一旦感觉有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阻断,降低感染风险。
文章顶部有视频,建议配合观看 可便于理解。
往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