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学太多,社会科学太少

文摘   2024-09-03 09:48   广东  

上周讨论齐泽克的文章一发出,就有一位公众号读者发来留言,感慨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理论、新发展,“网左”和马院学生不关注,经济学院的学生又看不上。这其实很好地概括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尴尬地位。一方面,在现行学术体系下,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体现为文本研究和思想史研究,而非社会科学研究。另外,国内经济学界被主流经济学垄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许多经济学者视为过时的教条(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中,马克思主义也更多是占着一个思想史的位置,而非一个有用的社科研究范式)。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中,各式各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是“网左”和各种文青的时尚单品。一些有朴素理想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则更关注马列毛的原著。与其相对,缺少酷炫黑话和原典性的前沿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得到的关注就少得多。这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本公众号最火的几篇文章,基本都与西马文化理论相关。我只要一写政治经济学相关内容,看的人就会少一截。


这当然不是说思想史和文本学没有意义,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的发展也是必要的。但问题在于,即使把《资本论》读得像科举生对《论语》一样熟,把卢卡奇、本雅明、齐泽克的所有著作读得滚瓜烂熟,也远不足以对当前的资本主义世界作出有效而细致的分析。如果沉浸在文本学的世界,很有可能陷入一种“理论的傲慢”:将较高抽象层次的理论体系和直观的生活经验、常识直接嫁接在一起,而忽视了理论到现实之间的逻辑推导和机制。许多网络上的XXX批判,乃至一些马院学者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文章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把批判纯粹当作概念、语词上的游戏,用现实去套批判理论的模板,看似说了很多,但无论正说反说都没有超出理论框架原先预设好的范围。

说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学、释经学太多,社会科学太少,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多少,更体现在态度的差异。大量马院的学者发着一点数据分析、田野调查都不做的“马理论社会现实分析”类文章。我甚至还见过一些学者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大实证”,比以计量经济学为代表的现代统计学实证研究要高级,因此不需要做实证研究。诚然,社会科学不是意识形态中性的。但妄图用贴标签式的批判就妄图就否定别人精心搭建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甚至否定一些可以利用的工具,自己又不试图建构一套替代性的体系,那不过是精神胜利,自欺欺人,止增笑尔。


马克思本人深刻的哲学思辨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坚实基础,但也可能成为限制理论创新的桎梏。在此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欧陆马克思主义在思辨深度和哲学史积淀上继承了马克思本人的理论态度。相比之下,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这种不要劳动价值论又不要辩证法的学说简直就是修正主义。但最近阅读赖特的《阶级》给了我新的想法(这是一本用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重建马克思阶级概念并基于此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欧陆马克思主义是怎么讨论阶级的?——物化与历史辩证法、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的本体论含义......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画风则完全不同。他们关注的是很现实的问题:如何在概念上清晰地定义“阶级”、如何界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阶级位置,女性可以算作一个阶级吗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不如欧陆马克思主义的议题更具有批判性,但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对各国的阶级结构进行任何经验上的研究。有人可能说,马克思主义不需要做这样的研究。这么做那么结果就是市面上所有的阶级数据在测算过程中都运用大量非生产性因素来界定阶级。当马克思主义者想用一些数据来进行批判的时候,也只能用这种完全不符合马克思对阶级界定的阶级数据。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比如主流经济学中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问题很大的数据,但如果政治经济学学者不能用将马克思对全劳动生产率的讨论转化为可测度的现代数理形式,那么再怎么批判也毫无意义

选自埃里克·欧林·赖特《阶级》,赖特以是否拥有物质生产资料这一主要标准和是否拥有制度资产(组织资产,管理生产组织的权力)与技术/资格证书资产这两个辅助标准搭建了一套更细致的阶级分析框架。

这就是问题所在:你不去占这个理论位置就会有人去占。同一个问题,人家有解释工具,光批判人家的工具是没用的,关键是你要拿出一套更好的工具。像道德洁癖一样将自己禁锢在最激进、最原教旨的内容,把努力与当代社会科学对话的人开除左籍,只会让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固步自封,成为一门解释学、经院哲学。社会科学的态度意味着,马克思也会错、也会有不足,比如马克思文本中的阶级概念是不统一的、马克思对价值转形为生产价格的解法在数学上是有缺陷的、马克思对劳动过程的描述太过理想化等等。当然也有很多情况,马克思过于深刻的思辨逻辑不利于简明清晰的社会科学分析,这就需要作出适当的简化。不直面这些问题,作为一门历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发展、进步。

左翼社会学家布洛维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里我呼吁大家关注的是更广泛的“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以数理政治经济学为代表的当代政治经济学)为核心,包含政治学(国家、阶级和权力等议题的专题著作)、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体系论)、社会学(劳动过程研究、阶级研究,当然也包括文化研究),以及作为辅助工具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也包括将马克思主义架设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语境之中进行讨论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特殊”到不能和其它学说进行比较)。如果只读马恩原典、激进左翼哲学左翼哲学却对当代社会科学语境、左翼社会科学新进展一无所知,就很有可能停留在廉价的、从概念到概念的文字游戏。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上篇文章反复劝谏各位读者早早“过齐泽克之桥”,学会用“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去审视、批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


晕眩 Schwindel
一个左翼哲学社会科学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