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好”的性格
文摘
文化
2023-05-13 22:45
湖北
我们总是能听到这样的话,要自信,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不要在意这些那些,你有很多闪光点。事实上,我自己常常扮演着说这样的话的角色。因为对我来说,最理想的人格范型是尼采笔下的超人,超人当然是自信,甚至是自恋的。但直到最近反省自己曾经的一些交际,才发现,对于有些我觉得不那么“自信”的朋友,我的这类话语非但不会成为他们的慰藉,反而可能会带给他们压力。我发现,无论是真诚的鼓励还是理性的劝告,我这些话语都预设了一个前提:自信比不自信更好。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直觉,我并不打算颠覆它,但我希望划清界限:在什么意义上不自信是不好的,在什么意义上自信与否并不重要。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不自信是不好的?也许是健康,这里指一种平和舒适的状态。自信可以让我们更少受伤,毕竟一个阳光四射的自信的人总会比一个不那么自信的人“心大”一点,不太容易自我怀疑,不太容易会把问题怪罪到自己。但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效率。说来好笑,我在查“为什么要自信”的时候,映入眼前的就是“自信是成功人士的秘诀”。自信是动力,自信不容易内耗,自信能帮助我们直面困难,无论怎么说,这些话语的底层逻辑都是效率逻辑。即使是前面提到的健康,也可以化归成效率原则:毕竟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情绪能量”,自信的人总归比不自信的人有更多情绪能量。事实上,当我们说自信比不自信是更好的性格,开朗比内向是更好的性格,乐观比悲观是更好的性格,专心办事(踏实)比想太多(不踏实)是更好的性格,背后都有这样一种效率原则在发挥作用:我们会倾向于相信,一个自信、开朗、乐观、踏实的人会比与他相反的另一个人更容易“成功”:这个“成功”可能是在功绩系统里的高位,可能是在社交场所上的受欢迎,可能是生活中更舒适的状态,总之是“好”的东西。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环境形塑的产物,本身无高低之分。所谓的“好坏”不过是人们通过效率原则贴在不同性格之上的东西。这个贴上去的动作是如此自然,以至于我们都忘了存在这么一个环节,把“好坏”当成不同性格天生如此的性质。我愿意相信,在我们心中,总有某个不能被效率原则征召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不同的性格之间构成了一个差异化网络,每个人都在其中占据一个点位,这种差异是不可能被克服,也是不应该被克服的。你没有必要强装自信,没必要表演得很乐观;没有必要违心地去合群,没有必要压抑自己的奇思妙想去学习所谓踏实。你的背后是你生活于其中的一整个世界,是属于你的历史,是它们造就了现在的你。去接受那些使你成为你的东西,它们很好,你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