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耽搁了近两月,为稻粱谋罢了。9月就要出行了,攻略还得继续。秋月北行今天继续来到第6天的行程,从五台山下来驱车去往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恒山境内,此处曰“金龙峡”。在其西侧的翠屏峰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悬空寺是北魏遗迹。南北朝时期虽然天下大乱、南北方分裂对峙,但竟然也促成了民族大融合,迸发出异常活跃的文化思潮,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令人惊叹。而鲜卑族拓跋圭所建的北魏,更是在文化、艺术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早在北魏第三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时期,也就是那位中国历史上灭佛运动的始作俑者皇帝。他在统一北方后,很希望在北方修建寺庙。他一度“废佛”、“灭佛”,后来忏悔,又“兴佛”、“兴道”。当时有位道士寇谦之深得拓跋焘信任,寇谦之的遗愿是希望能建一所“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道观。
到了北魏第七位皇帝孝文帝拓跋元宏的太和15年(公元491年),元宏看到洛阳佛教寺庙的雄伟气势,又想起建造佛、道寺庙的事,他请来了然和尚设计建造,并吸收了当时另一位著名道士陶弘景三教合一的思想,在恒山半腰峭壁上修了一座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玄空阁”。
玄空阁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40间殿阁整体重达10吨,由27根经桐油浸泡的铁杉木柱、钉入峭壁孔洞,再有19根木柱牵承,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
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
公元752年(天宝11载),李白游历山西,见到了崖壁上的悬空寺,在瓷峡东崖挥笔写下“壮观”二字,后又留下了那首著名的《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手可摘星辰”,多少潇洒自信;“恐惊天上人”,又分明是孩子气的顽皮耍宝。简简单单20个字夸张铺成、空灵壮美,如何不令人再度仰望而遥叹。
历代文人墨客游历悬空寺时,还留下了很多优秀诗作,我翻阅了多篇,发现有一首禅诗最有意思,这是明代郑洛的一首《早过悬空寺》:
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溪通。
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
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郑洛(1530-1600)是明代安肃(河北徐水)人,字禹秀,明朝中后期名臣。郑洛少时丧父,但他孝敬母亲、勤奋读书,为世人称赞。嘉靖年间得中进士,以兵部侍郎总督山西军务,官至兵部尚书,后遭言官诬劾,托病告老归乡。
在山西期间,郑洛常于闲暇时游访恒山,并与寺院里的长老交流切磋,加之悟性颇高,佛学造诣渐深。
纵览郑洛的这首诗,描写形象生动,意象丰富鲜明,尤是结尾一句怅然慨叹,出语不凡,后被镌刻在崖壁上。我很愿意到时候去找寻,再朗声诵读一番 。
一查阅才知,此“远公”竟是即慧远大师,东晋高僧,俗姓贾,山西雁门人。他曾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居住三十余年,并创设白莲社,佛教净土宗推尊其为初祖。
东林寺,我曾在寺中吃得斋饭、并借宿一晚,也算一点小小的福分,想想那也已是10多年前的往事了。当年的那对父女远在上海,是朋友的朋友,连样貌也模糊了;而当年一起去的朋友也杳了音讯,难得往来。
“安得山僧是远公”。人生路上,得遇相谈而欢者,实在是幸运。天涯皆是异路之客,错过也就错过了。
1634年,47岁的徐霞客也来到了悬空寺,如今一座亭内的石碑上有“霞客踪迹”四字;崖壁上还有“天下巨观”四字,取自《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文中是这样描写悬空寺的:
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
仰之神飞,鼓勇独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
徐霞客一生历时30多年、游历21省,他在《游天台山日记》中记载的第一篇游记的日期是“癸丑之三月晦”,即1613年5月19日。跨越400多年后,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悬空寺,远在千里之外。不知此行能否得遇一些有意思的人和事,希望不要轻易就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