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胜寺里留下微尘

美体   2024-09-10 21:11   江西  

终于要走进广胜寺。

选择去广胜寺,曾反复斟酌了很多次。我一遍遍在百度地图里搜索,从西安、从大同、从云冈石窟,到底从哪里去广胜寺更合适。后来决定从云冈石窟去广胜寺,一大早赶500多公里。我只知道,到了广胜寺,就能再去往永乐宫、去小西天。那实在是秋月北行的宝藏线。

当然,此行还是不得不放弃隆兴寺,那已经到了河北。只希望能一次次去往北方,留下我深情的足印。

广胜寺位于洪洞县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广胜寺名“阿育王塔院”。至唐代大历四年(769年),郭子仪游览于此处,看到此处山清水秀、风景独特,便奏请唐代宗李豫敕建重修,代宗准奏并赐额“大历广胜之寺”,“广胜”取“广大于天, 名胜于世”之意,始称“广胜寺”。

读到“洪洞县”,我还是停顿下来。我当然听说过洪洞大槐树是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也对这里延续了600多年的移民迁徙表示敬意。但其实,“洪洞县”让我想到了苏三,还有周治平的《苏三起解》,“走过了一个山一个城镇一个村,走过了是是非非真真假假的红尘。过往的人,能不能问,谁来为你点亮那一盏灯”。


广胜寺分上寺、下寺、水神庙三处。

上寺在霍山之巅:

上寺中轴线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构成,其建筑基本为明代重建,但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

进入广胜寺寺门,是一座奇伟精致的琉璃塔,从底到顶,各层高度逐渐递减,而宽度也逐层收缩,构成一个漂亮的圆锥体。

【琉璃宝塔】——飞虹塔

据建塔碑记载,塔为一僧人所设计,法名达连。达连和尚为此塔精心设计了40余年,后用12年主持建塔。

宝塔全身由土色琉璃装饰,每逢红日高照,塔身金碧辉煌、熠熠闪光,远眺仿佛是一条美丽的彩虹,故此得名“飞虹塔”。

全塔呈八角形,分十三级,高达47.13米,塔内转折攀登的梯道,设计巧妙,直通塔顶,为国内所罕见。塔身由青砖砌成,层层皆有琉璃出檐,下三层尤其精致,有飞檐凌空下的斗拱,捏制精巧的莲花椅柱,还有佛像、菩萨、金刚盘龙卧虎、奇兽珍禽等色彩艳丽的图案。

飞虹塔历经400余年的风雪侵蚀,仍完好无损。1695年曾发生八级大地震,它也安然无恙。

微风吹过,全塔上下一百一十二个铁玲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好象在奏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轻音缭绕,令人心旷神怡。明人王翰曾题诗:

一塔玲珑驾碧空,满山翠柏起秋风。

云生宝殿常僧定,咫尺虚弥未许通。

塔院背后的弥陀殿内,尤为重要的是国宝《赵城金藏》原藏于此殿。

【赵城金藏】

全国的佛教寺院成千上万,为何山西洪洞广胜寺却著称全国、闻名世界?其原因在于这座佛寺早在八百多年前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就供养有一部《金代大藏经》简称《金藏》,因广胜寺原属赵城县,故定名《赵城金藏》。

1933年,高僧范成和尚到广胜寺,在藏经柜中发现了这部尘封了几百年的金代大藏经,但此时的《赵城金藏》只剩下5000多卷,尽管如此,依旧引起世界轰动。1942年,广胜寺爱国僧人与八路军共同谱写了一曲保护《赵城金藏》可歌可泣的壮歌,在日本人的重重包围下,将《赵城金藏》护送至解放区。

《赵城金藏》即现在《中华大藏经》之底本,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现《赵城金藏》藏于国家图书馆,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在上寺乘坐摆渡车,数分钟即可到达下寺。

【下寺】

下寺在霍山之麓、霍泉之滨,与山巅的上寺遥遥相对,由山门、千佛殿和大殿组成。

下寺的山门,单檐歇山顶,是很特别的元代建筑,远看似二重檐,实际是单檐下外加一腰檐。

千佛殿内的人字形斜梁,榫卯结构,制作精巧,堪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实物孤例。

西边的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殿内供奉着水神李冰,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由他指挥修建而成。

【水神庙】

水神庙位于下寺西侧,和下寺仅一墙之隔。著名的国宝——元代戏剧壁画,就绘制在这里。

【明应王殿】

明应王殿建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为水神庙主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重檐歇山顶,周遭回廊环绕,其造型结构更为出众。

殿内除水神塑像外,四壁还满绘了元代壁画,内容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是我国现存古代壁画中惟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孤例。壁画描绘精细,用笔周到,人物造型生动,体现了当时作画的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尤其珍贵的是南壁东侧一幅元代戏剧壁画,题“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意为“忠都秀的杂剧班子在这里演出”),是我国发现的惟一戏剧题材的大型元代壁画。

壁画内容为祭祀活动中演戏酬神的场景,这个场景应该是写实的,当时真有一位名叫忠都秀的班主带领戏班在水神庙戏台演出。台上“粉墨登场”的演员共11人,男角7名,女角4名,分前后两排站立,因服饰脸谱各异,可分辨出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及乐人。


据考证,明应王殿内的壁画绘制于元朝延佑六年(1319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之间,前后花了5年时间。这些非凡的、无名的民间绘画大师们,用自己的彩笔,把元代的社会生活、人情风物生动描绘下来,如此动人!

——只要稍微了解一点中国壁画和塑像历史,谁没有见过网络上、画册上这幅精美而壮丽的图景,但这幅壁画来自遥远的东方,来自山西广胜寺下寺后殿的大雄宝殿内。1928年被寺僧盗卖出国,收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

如今,仅残存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画工精细,色彩富丽——希望届时能亲眼见证。


下寺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看点,就是大雄宝殿大门上有光绪年间的金文“宝筏金绳”牌匾,此四字取自李白诗《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其中,“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中,“金绳”是《法华经》中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国名离垢,琉璃为地。有入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觉路犹言“觉悟之路”;宝筏指船,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迷川指众生为欲念所蔽而陷于迷障的生活,与“苦海”类似。

但明代文学家、藏书家胡震亨提出,“玩诗意,乃偕一显者游禅寺和诗,疑题有误。”首句中的“朱绂”就表明,与李白一起游禅寺的是一个显赫官员,不会是仕途上不得志的孟浩然;末句“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则明言这是一首和诗,且口气谦恭,不像是“寄”老朋友的口吻。于是,王琦在《李太白全集》的注里说,“孟六浩然”恐是“孟赞府”之误。

李白的一生,不也走过一个山一个城镇一个村,走过是是非非真真假假的红尘。所有的繁华,不过是一场梦一场云烟一场空,所有的缘,也只是起起落落来来去去的风。

当我去往广胜寺时,也将扬起一粒微尘,如何辗转,如何腾挪,只要能落在一处安静的角落。


天地大美越人行
旅游所看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