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北行攻略来啦

美体   2024-06-18 21:20   江西  

第一天:至洛阳

驱车去洛阳至少10小时。记得当初去新西兰,坐了11个小时,对我这种敏感、不贪睡的人来说,实在是煎熬。

但没关系,这可是去往洛阳,通过这阵子从古到今、从历史到地理做的功课,实在是令人神往。我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特别喜欢在路上、在出租车上,没事找事地与人聊天,听他们的方言,观察他们的言行,探究那座城市的特点。

真希望能早点听到洛阳的方言,那来自北方的声音,一定很好听。

第二天:参观洛阳博物馆、白马寺

一、【洛阳博物馆】

1金丝楠木塔

三层金丝楠木佛塔,重近四吨,由极为珍贵的金丝楠木雕刻而成。佛塔通身有两百四十四个佛龛,每座龛内均供奉着一尊铜鎏金无量寿佛。

据说,这金丝楠木塔原置于故宫内,是康熙帝的祖母孝庄文皇后所居住的慈宁宫大佛堂里的宝贝。1973年3月,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计划访问洛阳,经周总理批准,这批文物国宝被调拨至洛阳。但后来西哈努克又取消了访问。于是故宫博物院一直催着还,可洛博就不再吭气了。

——西哈努克是没来,那说不定东哈努克又要来了呢?


2石辟邪

传此这是光武帝原陵神道一侧的石刻。辟邪是一种祥瑞之兽,该石辟邪系用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通高一点九米,全长两点九米,宽零点九米。造型流畅生动,姿态自信豪迈,是东汉时期的石刻精品,重达八吨,是国内现存最大、最重的东汉石刻辟邪。

看着这个石辟邪,我没来由地就是喜欢。先看这大脑袋,头大君子,气势尤显威猛;再看身躯,欣长、瘦劲,如雄狮、猎豹般,善于疾驰狂奔。整体造型,昂扬无畏,有君临天下的傲气。

真希望亲眼见到时,一如我心中的模样。


3乳钉纹铜爵

器型精巧玲珑,简练朴素,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酒器,享有“中国第一爵”的美誉。

细长腿、小蛮腰,它还有个小名“初代王者”,因为来自二里头夏墟,前文我们已经介绍过,这是中国历史最早的夏朝遗址。爵是一种古老的酒器,但看起来分明没办法让美酒直接入口,据说是底部加热后、再从稍微尖细的一段倾倒入杯的。


4三彩黑釉马

黑釉马不仅在脖颈、四肢、腹部、臀部施以黑釉,并且结构准确、釉色纯正,是唐代陶塑艺术美的典型代表。

这匹马的模样太老实了,没有骏马飞扬的神态,并不在我的审美点上。但其黑白配色倒是很别致,据说烧制技术也是很难。


5白玉杯

曹魏白玉杯,玉质温润洁白,是由珍贵的和田白玉雕琢而成,曲线流畅,优雅朴素,显现出超凡脱俗的大气。

就两个字,爱了!

有些器物,真不一定非要有实用性,只是看着就让人心中暖暖的,生出爱意。


二、【白马寺】

初建于东汉(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据说今日的白马寺、较之东汉,早已面目全非,很多东西都是从别处移将过来的。但毕竟顺路,也值得去看看吧。


第三天:参观皇城相府,去往绵山

【皇城相府】

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原名陈敬,21岁中进士,因科考有同名者,朝廷加一“廷”字,改为廷敬。为官50多年善始善终,最主要原因是他为人自律。陈廷敬一生写了很多诗 ,康熙皇帝是历代君主中最懂诗、最擅诗者之一,他以诗人的眼光看陈廷敬之诗,十分欣赏。对其评价有“宽大老成,几近完人”之誉。

名人故居,我还是很愿意去探访,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一无二的。据说比较起其他朝代,清朝的皇帝没有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所以能称作清朝名相的,自是难得。更不要说“几近完人”。


第四天:游览绵山、晋祠

一、【绵山】

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于此而著称,寒食节也源于此。

绵山风景区既有宗教建筑(殿庙、宫观),也有园林建筑(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有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还有古建筑博物院,是一个华夏现代仿古建筑群。主要景点有龙头寺、抱腹寺、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等。


晋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很早就读到过,没想到如今还真有一座绵山,还有一番好风景。

我想,也许是后世都听说过介子推的典故,能有此番风骨确实令人景仰,于是总要去访一访,一来二去便繁盛起来。


二、【晋祠】

春秋时晋国的始祖是“桐叶封弟”中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后人为其建“唐叔祠”。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大兴土木扩建,后代相继维修增建,集儒、释、道于一统,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从周成王“桐叶封弟”,到春秋时期的“三家分晋”,晋国的建立颇有游戏色彩,晋文公重耳流浪19年、62就成就霸业,也是一生坎坷,韩赵魏三家共灭智家的故事起起落落......

一座晋祠,留下如此丰富而宝贵的遗产,确实能让世人了却寻古探幽之情。


“三大古建筑国宝”

1、圣母殿

北宋政和元年(1111),诏封叔虞母后邑姜为“显灵昭济圣母”,正殿所奉者为“圣母”邑姜。

姜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女政治家。她是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妻、周成王姬诵和唐叔虞之生母。灭纣第二年武王去世,13岁的姬诵继位,邑姜以王太后的身份掌管朝廷大事,教导成王,治理国家,爱护人民。

按理,辅佐周成王的应该是周公姬旦。

姬诵13岁继位,20岁时姬旦将朝政还给姬诵,为后世称颂。


圣母殿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平面接近方形,面宽七间,是晋祠现存最古的建筑,也是北宋木构建筑中的代表作。

大殿前廊八根木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是现存中国古建筑的孤例。中国现存的宋代建筑实物上斗栱结构和形制的变化,以晋祠圣母殿最为繁复,斗栱形制变化多端,功能亦有所差异。


圣母殿内无金柱,当心间设神龛,龛内为木制凤椅一具,圣母像结跏趺而坐。

龛前及两侧依壁塑四十二尊(不包括圣母主象),他们分别是宫廷中尚室、尚膳、尚玺、尚宝的侍女和歌伎、舞伎等。

——站在这些雕塑中间,不但能看见她们轻巧的动作,还能听见她们清脆的笑声和不乐意的小小讽言讽语,清楚地了解她们彼此间的思想感情,这是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

这段话是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的赞叹,一定要去亲眼看看这些古代美女。当然,更令人赞赏的,是那些永远被埋没了姓名的雕刻工匠们。



2、鱼沼飞梁

晋祠背山临水,泉眼很多,水源丰盈,是晋水的第二源头。在圣母殿南北相距百米有难老、善利二泉,两泉泉眼处各建有一亭,两亭之间的泉眼“蓄以为沼”,因鱼游众多故名鱼沼(圣母殿则建于“鱼沼”泉后)。

北魏时,在鱼沼之上就架设有飞梁架(飞梁桥),现存的鱼沼飞梁建于北宋。桥面呈十字形,四向相通,东西宽阔,是通往圣母殿的必经之路,南北略窄,连接鱼沼两岸。

3、献殿

鱼沼飞梁之东,为重建于金代(1168)年的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斗栱简洁,梁架稳定,出檐深远,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可贵的建筑实物。


“晋祠三绝”

1、周柏唐槐

周柏为西周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唐槐为唐朝所植。古柏、古槐浓荫疏影,苍劲挺拔。古柏高18米,树围5.6米,主干直径1.8米,向南倾斜45度,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

2、难老泉

走出圣母殿,驻足向两侧观望,南北各有一个八角亭,亭下各有一泉,北为善利泉,南为难老泉,中为鱼沼。鱼沼、善利泉早已干涸,仅剩下难老泉。

难老泉有“晋阳第一泉”之称,泉水自悬瓮山下的岩层中涌出,潜流十多米,长流不息。再从水塘西岸半壁的石雕龙口注入塘中,看似白练飞舞,听如鸣琴合奏。塘中特有长生萍,浓翠如云,四季长青。水温冬温而夏凉,碧玉般清澈。


3、宋塑侍女像

晋祠中历代人物雕塑众多。在圣母殿旁边水母楼,供奉的主神是晋水源头三泉之一的难老泉水神。水母仪容端庄,体态丰盈,极富神采。

但相比之下,侍女的塑像更加引人注目。她们盈盈而立,似正要举步向前,身体与常人相比,略显扁平,增加了少女弱不禁风的柔弱感。从背面看去,她们的背影与水中游鱼颇为相象,优美而轻盈(亦有“美人鱼”之称)。侍女雕刻细腻,发丝一根根都清晰可见,皮肤光滑质感也处理得极其巧妙。

看到这幅画,不禁想到我的一位女同事,神态简直是神似,从脸庞到眼神,甚至到眉毛。哈哈。

——我一定要现场去看看“她”。


“三大名刻”

1、《晋祠之铭并序》

为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镌刻完成后,其拓片即作为国家珍贵的礼品赠与各国来宾或使者,现存于晋祠博物馆内贞观宝翰亭。

这是一篇政治抱负与抒情相结合,溶史学、文学,书法艺术于一体的丰碑巨碣,其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唐太宗李世民创新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代表了唐朝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公元617年,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从晋阳出发前,李渊带着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刘文静、裴寂、武士彟等,跪在“唐叔虞祠”门前祈福。

三个月后,李家兵团果然顺利攻入长安。晋阳遂被视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设“北都”“北京”。故此证明,中国古代最早的北京城是晋阳古城,也被称为“龙潜之地”。

李世民有“太原公子”的美名,实在为太原添彩。

公元645年,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族大获全胜,故地重游、感慨万千,在唐叔虞祠内写下流芳千古的《晋祠之铭并序》。行文“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纵横自如,文学盘古,修辞考究,用典丰盈,气势恢宏”,显示出一代英明帝王的智慧胸襟和博大胸怀和气概。

《晋祠之铭并序》通过宗周政治制度和晋侯唐叔虞建古唐国的历史轨迹,将周朝国祚长久的根本原因归纳为分封世袭制度和“敬德保民”的政治纲领。

李世民的分封很高明,只有爵位、没有实际封地。虽然后来爵位也不再设立,却也成为唐中后期籓镇割据的诱因。单封爵位、没有封地的做法,被后人不断窜改,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

兴致勃勃地又去找李世民的字,这是李世民的《温泉铭》,真是漂亮!

后世评价李世民的书法造诣,已完全领悟到“书圣”王羲之的艺术精髓,作为帝王确实了不起。


2、《华严经石刻》

刻于唐武周年间、由唐代女皇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石经》,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久、且是唯一石刻的《华严经》版本,有着极高的艺术、文物、书法、佛学价值。

《华严经》被誉为东亚、中亚的思想源泉,由西域传入中国。东晋时期译有60卷本,武则天执政时期希望建立佛教帝国,决定对佛教重要经典《华严经》进行重新翻译,并亲为作序,成就了80卷的译本。至宋代有印刷本、敦煌有手抄本,但晋祠的柱形石经本尤为珍贵,成为首尾完整的经文方柱型石刻群。

上世纪40年代,日军在侵华期间曾觊觎石经,经当地爱国人士交涉,将已挖出洞的《华严石经》转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收集到了大部分石经,整石加残石130块,并专建碑廊保存。


3、《柏月山房记》

杨二酉(1705年-1780年),字学山,号又村,别号柳南居士,晚年号悔瓮,太原晋祠南堡人。清雍正进士,乾隆元年授编修,乾隆三年以御史巡察台湾兼理学政,政绩卓著。后官至兵科掌印给事中,能文善诗,尤工书法。为官清正,不畏豪强,时人称“倔强人似铁”。

杨二酉出生于富裕的乡绅之家,书香家风,富足家道,幼聪敏,性恺悌,美丰度,每学有进,涉猎较广。文、书、诗、画,莫不精湛。书法师法二王,兼具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诸长,笔力深厚,意境高远。他题写的晋祠“水镜台”牌匾,与高应元的“对越”、傅山的“难老”,为晋祠著名三大牌匾。

在他归里后的28年中,对晋祠的文化多有建树,诸如扩建唐叔虞祠、文昌宫,移建唐碑亭,复制晋祠铭碑等。所作《晋祠全景十六首》《柏月山房记》给晋祠风景增添了不少秀色。现存《全景诗》题壁、《柏月山房记》砖刻,更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


杨二酉的姓名从无知晓,他是诗文、他的故事也一无所知,我只能惭愧自己读书浅薄。

丁香说,“我们没有读到过的诗文,可见不是什么好诗文”。

我很无语,她居然以为自己已读尽天下好诗文了么?!坐井观天罢了。

天地大美越人行
旅游所看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