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北行计划将前往洛阳博物馆、陕西博物馆、大同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馆,因此一个个博物馆做攻略,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想想都是开心的事,再见将是他乡遇故知了。
对于没啥见识的我来说,没曾想在大同呆一晚、还有必要去看看博物馆。但绿林侠给我看了一些视频,让我恍然大悟,对啊,作为北魏故都,大同应该是很有些历史遗迹的。
公元386年,拓跋鲜卑首领拓跋圭复建被前秦所灭的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圭迁都平城,即大同。此后平城作为国都近百年,是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古代丝绸之路、明清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其深沉厚重的历史留下灿烂文化和无数文物古迹,并慢慢发展成为人口上百万、街市繁华、商旅云集的国际化大都市。
顺便说一句,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又迁都至洛阳,意在摆脱鲜卑贵族保守势力在平城的羁绊和干扰。
大同市博物馆现有文物17万余件,最值得细细观赏的当属北魏、辽、金三代遗存。四大展区分“沧桑代地”“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
[沧桑代地]:
早在10万年前,许家窑人就在大同湖畔繁衍生息。春秋晚期,史籍记载有北方游牧民族“白狄”建立“代国”,战国时期归入赵国版图,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大同成为赵国的边陲要地。
展厅有一块汉代“平城”瓦当,当心饰一周凸弦纹,内部模印隶书“平城”二字,字体秀丽。双竖线界格将当面分为四区,界格线靠近边轮处各饰一朵卷云纹。
[魏都平城]:
平城作为北魏国都97年,历6帝7世。郭城周长32里、人口上百万,是商旅云集、使者不绝的国际化大都市。
“平城时代”是北魏王朝最辉煌的时期,统一北方,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太和改制”是北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在冯太后支持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司马金龙墓中出土的文物,从侧面反映了这场改革的成果。
[辽金西京]:
唐代云州,一度为云中郡,为边地重镇,有大同军城常设。682年曾为东突厥所破,州县俱废。唐末五代,云州几度易手。最终沙陀人李克用以大同为基地,进而盘踞晋阳,奠定后唐王朝。10世纪初,契丹人乘唐末战乱建立辽国。五代时,辽取得燕云十六州,大同成为辽的西京。
来自北方草原的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相继进入中原,渐渐胡人汉化、汉人胡化。
唐代以后,大同既有佛寺道观,又有清真寺院,但仍以佛教为盛。辽金西京是当时的佛教中心之一,僧众云集,佛寺林立,保留至今的有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忽必烈时,诸方僧众四万余汇聚善华寺(时称普恩寺),作资戒会七日七夜,堪称西京盛事。
[明清重镇]:
明清时期,大同是北方军事重镇。洪武二年,大明副将军常遇春率兵攻占大同,元朝残部远遁漠北。明朝设九个边防重镇,大同镇位居“九边之首”而名重天下。
大同作为军事后勤保障基地,南北商贸渐兴。中原的茶叶和布匹,草原的马匹和牛羊,还有沙俄的商货,皆过此地,交易繁忙。朝廷设关课税,岁入丰厚。大同商旅辐辏,店坊林立,“繁华富庶,不下江南”。
让我们再来看看大同博物馆的五大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1】:北魏木版漆画
1965年冬,大同城东石家寨村发现司马金龙和妻子姬辰的合葬墓,墓中随葬大量精美文物。墓由前后室和右耳室组成,全部砖砌,墓室全长17.5米,墓道长28米,是已发现北魏早期墓中最大的一座。
司马金龙是司马懿弟弟司马馗的八世孙。东晋末年,其父司马楚之投靠北魏,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金龙兼有汉人和鲜卑人的血统,承袭琅琊王爵位,官至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
墓中出土的漆屏风画,共计5块木质漆画板,是一座漆屏风的主体部分,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名单。。漆屏风画极为珍贵,这里展出的是复制品。彩画漆屏风已朽散,有5块残段尚能反映原貌。
漆画板的前后两面皆有图画、文字,是不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内容采自汉刘向《列女传》故事,漆画中“娥皇、女英”、“周太姜、周太任、周太姒”、“班婕妤”,均为西汉刘向所作《列女传》中故事,人物描绘运用铁线描法,兼施浓淡色彩渲染,形象生动逼真,画风古朴,富有装饰性。
【镇馆之宝2】:司马金龙石雕棺床
随着佛教的兴盛,石窟寺大量开凿,石雕艺术融入丰富的外来文化元素。司马金龙墓的石雕棺床堪称北魏时期石雕艺术精品。
石棺床放置于后室,由六块石板组成,雕刻图案布局严谨、造型生动,是北魏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
北魏时期,碑刻兴盛。魏碑书法上承汉隶,下启唐楷,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司马金龙墓志铭上的字体是典型的魏碑体,笔势雄健,点画峻厚,墓表墓志反映了北魏早期书法具有的楷隶风貌,推测为北魏书法家刘芳手笔。
【镇馆之宝3】:北魏陶俑阵
司马金龙墓早年曾经被盗,但依然从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这其中最多的就是陶俑,数量有300余件。
陶俑中有导骑俑、骑马仪仗俑、步行仪卫俑、步行戎装俑、侍从俑和甲骑兵装俑,以武士俑、骑马武士俑数量最多,排成阵势十分壮观,生动地再现了鲜卑铁骑的雄风。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甲骑兵装俑的出现,使骑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北魏军队以骑兵作战为主,骑兵战斗力非常强大,赢得大大小小战斗无数。其军事的强盛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军备优良,北魏的铠甲、马具等都较南朝先进。不单兵士将领身穿铠甲,同时战马也披上了重装铠甲,这样的战马作为军队主力。另外,马镫开始出现,使骑兵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长长的斜坡形展台上,238件陶俑整齐排列,陶俑士兵头戴兜鍪或鸡冠风帽,形象逼真,威风凛凛。俑阵的队列承袭汉文化礼制,着装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是当时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产物。
【镇馆之宝4】:琉璃螭吻
北魏时期,平城不仅是北魏的都城,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玲珑绚丽的玻璃器、雕刻精美的金银器、栩栩如生的胡人俑等,再现了丝绸之路经贸与文化的繁荣。
据《魏书·西域传》记载,西域大月氏商贩将玻璃制作技术传入平城。展厅里的一组“北魏蓝”玻璃器,色泽蔚蓝,表面泛着蛤蜊光泽,其中既有异域风格的器型,也有与北魏平城陶壶形制相似的玻璃壶,可视为利用外国技术在本地生产玻璃器的物证。
展厅内一对辽代琉璃螭吻,出自大同市华严寺薄伽教藏殿顶。螭吻是建筑正脊两端的装饰物,龙首鱼尾,遍饰鳞纹。这对螭吻高达2.86米,体形庞大,雕刻精致,釉色艳丽,是大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辽代建筑饰件。
【镇馆之宝5】:石雕佛坐像
两汉之际,佛教东传。北魏王朝以兼收并蓄的广博胸襟吸纳了这个来自异国的文明。根植中原的北天师道崛起,佛道较量,佛教一度势弱,经历了灭法复法的惊险过程,步入侫佛时期。
武周山前,铿锵的钎锤不仅铭刻着佛教在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大同渐次中国化的进程,也拉开了大同作为雕塑之都的序幕。由北魏而及唐辽,由金元降及明清,云冈石窟将雄健与辉煌凿于岩,曲回寺将虔诚与喜悦雕于石;华严寺、善化寺将庄严感动塑于形;永安寺、云林寺将谦恭与信心绘于壁,延绵流传、奇葩纷呈。
一千五百余年佛道争锋,此长彼伏,引领潮流,彼此效仿,相互融合,佛道造像绵绵不绝,交相辉映。一尊尊或雕于寺观、或藏于民间的雕塑艺术珍品成为大同历史脉博及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