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不装,我自心动

美体   2024-09-11 22:06   江西  

在关于广胜寺的大量图文介绍中,我对一句话非常感兴趣,“广胜寺壁画是中国发现的惟一戏剧题材的大型元代壁画”,换个说法就是,“广胜寺壁画是中国古代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

这句话信息量极大。

我很愿意再次走进广胜寺水神殿,看看这些壁画的妙处到底是什么。

明应王是元明时当地的水神,在每年三月十八日和中秋节当地人会举行庙会戏。于是,明应王殿壁画不仅有明应王祈雨、龙王降雨的画面,也有当时人们去看庙会戏时的场景,更难得地展现了世人日常生活的细节。我以为正是这些细节,成为后人一窥元人的窗口,也才成为绝世的孤例。

不知这幅《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是否是走进殿内看见的第一幅壁画。那实在很有意思,戏班子的广告招牌画居然声先夺人,抢在水神出场前露脸,就此成就“中国第一戏曲壁画”的美名。

“尧都”,临汾尧都区,是山西早期文化的核心地带,传说尧曾以此为都城;
“见爱”即受到爱戴,算是当时的网红大咖;
“大行散乐”,元杂剧通称散乐,是曲艺、杂耍和乐舞表演的总称;大行是“大行院”或“大行首”的简称,指戏团、戏班;
“作场”就是当场献艺的意思;
“忠都秀”,即壁画C位、着红装的团团脸、女扮男装这位台柱子的艺名。

画中像是谢幕时刻,身后帷幕上有两幅绘图,左绘壮士一手掌剑、一手亮掌,背景是云漫青松;右绘一张牙舞爪的青龙。或为元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或为《周处除三害》,算是本戏班经典剧目的广告牌。

台上满满登登10人,前排5位是演员,后排5位是乐队或剧务。也有一种说法,是他们不是在谢幕,而是酬神。因为古代戏曲最初并不是演给人看、而是供奉神灵的。艺人们在正式表演之前,偕同全班人马穿戴整齐,对神灵鞠躬叩首,祈求水神明应王保佑演出顺利,百姓五谷丰登。据说,这一传统沿袭于晋南一带的梆子剧团。

这个“谢台”的场景,再连同后面供奉、上香、游行、出巡等,一起构成祭祀明应王神的宏大场景,于是这些艺人才有资格被绘制在墙壁上,定格住700年前这一幕元代晋南的风俗。

接下来的是《明应王祈雨图》《龙王降雨图》,说实在的,这并不稀罕。咱们继续往后看。

【打球图】

这是当时人们的娱乐活动之一——“捶丸”。类似今天的高尔夫球。选手前面不远处地面上有个洞,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先打进洞

画面上是郊外山冈一块较平坦的小开阔地,打球者似乎是两位官员。北边一位举起球杆攻球已毕,正蹲下仔细观察;南边那位弯腰正待看个究竟。旁边还站着两名卫士,手拿兵器,表情似乎正为这次击球暗捏一把汗。前边还有一位回头看,后边又一人紧盯着北边的球坑——这简直就是一张赛场夺冠时刻的新闻照了。

高尔夫球运动,源自15世纪中叶的苏格兰贵族;而广胜寺水神庙壁画表明,13世纪初,中国民间已就捶丸。

有图为证,不服不行。


【下棋图】

象棋就是元朝发明的。

《下棋图》内,则描绘了棋局对弈的场景,棋盘整齐有序,博弈人冥思苦想,边上的观众也随着棋局的变化拧眉沉思,深陷其中。

图中二位正在对弈攻棋,似乎还是着官服。擂台设在郊外群峦叠峰之中,厚厚的棋盘席地而摆,对弈者二人,观棋者四位。后面还有一位少年棋手,逡巡而至。

这该是一场默戏,君子观棋不语。赛事正酣,抱壶、捧杯的那主仆二人,一人顾不得用酒、一人顾不得斟杯。

——如此秀丽幽静之处,好一群有修养、有志趣的富贵闲人,好一番惬意从容的美好生活画卷。


【尚食图】

这幅《尚食图》被公认为水神庙壁画中最精美的一幅。

经专家考证,《尚食图》的绘者乃元代画师赵国祥、王彦达等人,描绘了水神在天宫中进膳的场景。

画中9名侍女衣着华丽、体态祥和,7人围在案台前准备食物,2人在一旁烧火熬汤,各种进膳器具如金壶、金碟、金碗等,一应俱全。

桌子底下有个木斗,堆放着青色的水果。有专家们考证出,木斗中的白色块状物是冰块,能对水果保鲜。

再看两位小侍女在烧火炉,一女真准备将陶罐提起来,或许是怕烫,她以一手护面,娇俏可爱;另一女蹲于地上,一手拿着生火的蒲扇,一手则伸入炉膛内放置物品,专家们还研究确定,她放的物品正是煤炭。

这幅壁画,也因此被载入中华煤炭史册,成为人们家庭生活中烧煤的证据。


【卖鱼图】

执秤杆的官员正与渔翁交易。

执秤官右手提秤系,左手摆弄秤砣,两眼紧盯秤星;渔翁上着黄衫,下穿白裤,腰带中别一把长柄弯钩,右手提着两条鲜鱼,生动勾画出元代商品交易的普遍及世俗生活景象。


【花园梳妆图】

妇女梳妆打扮,这是世俗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却原本似乎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俗世景象。

——至于这些民间生活场景为什么能出现在壁画中,有一个说法是:《打球图》中的“球”,与《明应王求雨图》中的“求”同音;《下棋图》中的“棋”,与《明应王祈雨图》的“祈”同音;《卖鱼图》中的“鱼”,与《龙王行雨图》中的“雨”同音。

哈哈,只能说民间有高手,画神佛、画神仙已不能满足他们炫技,惟有描绘生活日常,才是多么有滋有味。

于是,这样的日常出现在《明应王祈雨图》《龙王降雨图》同室的壁画中,是民间工匠画师们把吉祥的寓意融入了艺术,既成为一流的审美认知,也树立了中国壁画历史上一座孑然的丰碑。

——回过头来再想,可能很多人都以为生活在元朝的汉人普遍幸福感比较低,“不同种不同文”,饱受压迫似乎是对元朝汉人的通识。但通过这些壁画实物,画中人物应当就是汉人吧,他们不仅生活得自由自在,生活水准也不低,甚至精神生活也很丰富,还呈现出一股“盛世”的热闹。

友人曾说,诗庄词媚曲嗲,而他独爱元曲的人间烟火气。

他这句20多年前的话,我似乎如今才明白。人间正道是沧桑,而我们的内心到底能被什么打动?

——三个字,不端着;两个字,不装。

中国历朝历代不乏堂而皇之、束之庙堂的佳作,只有到了元朝,被取消科举之后的文人,一身才华无处施展,于是寄情世俗俚语,竟开辟出一条天真质朴、元气淋漓的新文体,元曲便堪称是失意文人造就的艺术之盛,如此生机盎然,动人心扉。


天地大美越人行
旅游所看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