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
在一个大雪以后寒冷的下午,天地一片苍黄,即使是不很明确的黄昏也早早地到来了,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如果不是面对着一本异域的文学大师的作品让你可以在一个与此时此地的处境迥异的世界里遨游的话,人生中的这个下午就会是一段多么单调难挨的时间啊。
读书立刻激活了思绪,让久已没有什么可写的小本子上多了很多随感记录。
阅读比写作更让人安定安稳,这是确定的。因为即使最有创造性的写作,也还是单薄的、单一的,是在一个思路倾向下的,而阅读可以无限丰富和广阔。
武断一点说,人到中年以后如果一个人还不热爱文学,那么这个人的人性的丰富性就注定要遭受损失。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可以不看文学书,因为他自身的青春的活力和生命本身的感受性相对保障了他们对人性的兴趣与信念,然而人到中年的时候这种活力和感受力疲乏、下降甚至丧失,如果没有外界的文学滋养,势必陷于枯萎,这是很多中年人百无聊赖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无聊、无望、无趣,对生活本身的兴趣丧失殆尽。
我们比我们个人自己所以为的都更富有,写作就是帮助我们揭示自己身上的这种富有的方式之一。不论是日记还是小说,任何一种从自己的思想里流出的文字都是对自己的富有的挖掘和开采。给不给别人看,发表不发表,是不是已经得到承认其实与这种挖掘的成功与否都没有关系,只要你挖掘了,就已经是一种对个人生命的最好补充和丰富。重要的是表达,是自己看,是通过你写的东西来看自己。
十月一假期以来的十天时间里,一直在旅行状态中,完全脱离开了书写与阅读的生存状态,脱离开了面对电脑屏幕的习惯生活——生活是可以完全不书写、完全不对着屏幕的,那是大多数人既有的生活,却是我已经不能长时间适应的日子,实在已经习惯了面对屏幕述说了。那些离开,那些不写字的日子,只能作为点缀,作为面对屏幕的日子与时间的一种谈资。
在外面的世界无可面对的时候,我们还是回到书中的世界里来吧。在外面的世界里的精彩告一段落的时候,在外面的世界的精彩和精彩之间的间隙时刻、休息时刻,还是回到书中的世界里来吧。
书中的世界是对外面的世界的最好的补充,是所有外面的世界所不能容纳的更广阔的世界。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完全摆脱开外面的世界,而一味地在书中的世界里去徜徉了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倘使没有了外面的世界里的观感,书中的世界也就会失去在你作为读者的时候的全部支撑。只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才能获得最好的体现。
喜欢旅行,但在这一个坐得很安稳的上午,也并不是随叫随走,即使自己那么热爱着出发这件事情,阅读的快乐有时候也是无与伦比的,不愿意就此突然终止。
整个白天和晚上,因为“无事”,也就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的状态,脱离开了日常时间安排固定套路的状态,所以逐渐进入到了久违的阅读之中。自由翻阅,有感而发地记录,偶尔还会在屋子里徘徊,喝水,吃东西。这样经常适当离开阅读的阅读,是思想自由驰骋和联想的好状态,往往会有很多好的想法蹦出来。
这是伏案读写的乐趣。温和的台灯光下,安静地、从外到里都安静地坐在那光圈的范围里,面对桌子上的一本打开的书、一摞摞在一起夹着各种各样的书签的书,看上一段,随手在手边的小本子上写上几句,思绪被抻着飘向了远方,飘向了前一分钟绝对想不到的一个什么地方、一个什么角落、一个什么幻境。伏案飞翔,这是读写的极致境界,何况外面已经下了一天的雨。如今在这夜里的时候,那雨声越发大了,大到了关着窗户(只开着一个小小的缝儿)也能听见一片唰唰声的程度。这种自然的音响是思绪的最好伴奏,是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就已经在血液里流动着的一种节奏。
看看这本书,看到些非常好的段落;兴奋之余就暂时把这本确定以后要认真读的书放下了,随手又拿起了另外一本,随便一翻就看见了一句特别精彩的话;另一本似乎是专门为自己写的,而下下一本呢,虽然是一个完全不相关的问题,却引发了自己的联想和异见……
这是一个人在屋子里的好状态,除了吃喝拉撒之外,一个人在屋子里,在书房里就应该是这样的状态。
阅读和书写在慢慢地使思绪的流畅和写作的流畅程度一点一点地恢复。能够很明确地感觉得到,连续的信息刺激和情感积累正慢慢地使过去那种积极的四面开花的写作状态回到自己的身上来。那种阅读与写作的状态从去学车开始实际上就逐渐地远离了,想长期处在那种状态是不容易的,是难得的,是不允许生活中有什么事的。
而没有任何一本书正在读,没有任何一条有意义、有味道的线索在自己的写作里持续的状态,实际上是很枯燥荒凉的。虽然说这样枯燥荒凉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到来,貌似自己不能控制,但是它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和生活中缺少独立的时间、缺少独立的思索环境相关的。一直上下班,一直在琐事里纠缠,一直不能有完整的时间让自己沉浸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去,这就是荒凉枯燥的必然条件。内心不为外在的琐事所动,不为外在的杂事所纠缠,这是一门功课,也几乎是一种很难完全企及的人生状态。
书写和书都不应该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还是生活和感受。只不过,未经记录的生活和感受总是缺少精神性的骨骼。所以要时时书写、时时阅读。这就显得书写很重要、书很重要。但根本上的逻辑是永远不能改的,最重要的永远是生活,永远是感受。
当然,书写和阅读有利于甚或尤其有利于感受。
能阅读和写作的状态,即便是对一个所谓文人来说也是难得的。生活中的种种琐碎会让你不得不经常从这种良好的状态里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事务性的奔波之中去,即便是偶有空闲也很难在短时间里再回到原来的那种安心的阅读与写作的状态里来了。龚古尔说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是停止了生活的人,是一个置身事外的人,是一个心态安详悠闲,可以平稳地散步思索的人。这是他的自我总结,在我看来也一定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