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
人际交往之中最常见的相聚的方式自然是吃,是在大饭馆里的包间里的吃。认识不认识的,大家由主人的线索坐在一起,围着圆桌而坐,所有的话题自然就要统一,不能人家在说一个你又说一个,你说的和人家说的不搭边儿,全桌人在一个时间里只能有一个话题;而这个话题不能太深入也不能太私人化,得是大家都能懂的,都能插上话的。这样的饭越吃越累,越吃越没有意思。这样的饭通常还必须是要浪费很多东西的,就是要点远远超过需要的饭菜的量。最后走的时候一定要剩下满桌子才有面子。这种点远远超过需要的饭菜量会从本能上诱使桌子上的人多吃,因为就摆在眼前伸手可得,合情合理,方便自在,何乐而不为;还因为人其实都是有不愿意浪费的心理的,桌子上那么多东西都没有动,或者只动了一点点,自己就会本能地多吃一些以减少些浪费。而等你自己的肚子不由自主地吃得很大很大的时候,主人就又开始加菜了——他永远要保持桌子上剩下一大片……
对比之下,西餐的交流效率便很有特点,即使是围桌而坐也不是圆桌而是长条桌,相邻的人和相对的人之间可以自由地进行只有两个人参加的谈话。这样固然可能因为与左邻右舍话不投机而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也不必费神去装出一副配合的样子去心貌分离地听别人的废话,何况还有可能与身边的人谈得很好,谈得很深,由此让两个人成为不至于吃过了饭就忘记掉了的朋友。
从效率和真实、节约和不浪费的原则来看,西餐在仪式感和有效性、适度性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吃饭方式,在个人的时候常常是异常节俭的,在集体的时候又常常是浪费的,是言不由衷的;其中面子在里面起着最主要的作用,而所谓面子当然是精神缺少自主性的时候的一种掩盖物。
在我们普遍的社会氛围里,稍有其财者,就一定要到饭馆里坐下吃,很少像西餐环境中那样无论贫富,绝大多数人都自带干粮或者只吃自购食品的。这在中午的工作餐或者旅游中的用餐场合,都很常见。穷家富路,在吃上的面子很重要,除非很穷否则绝不会拿一个烧饼一吃拉倒,一定要到饭馆里坐下来,哪怕心里一边暗暗地咒骂着饭菜的昂贵,一边颇有点居高临下地斜昵着窗外恰好和他对了眼光的人,以为人家那必定是在羡慕他坐到饭馆里吃饭了呢。这和那种大大方方地站在街头手里拿个汉堡、端一杯咖啡就算解决了午餐的情形相比,自有其趣。
手机上看见身在澳洲的人在朋友圈里发的午饭照片,突然就很怀念西餐。不是那种铺上白桌布的正儿八经的西餐程序,而是简洁干净、营养全面、多是冷食的西餐饮食本身。面包、肉片、果酱、火腿、酸奶、菜叶、葡萄干,一夹一拿,便什么都有了,不耽误时间,不消磨意志,还天然限量,不会在不知不觉中多吃,吃起来更加珍惜,更加津津有味。
不必煎炒烹炸,蒸煮甚至生吃即可的西餐,在吃复杂的中餐时间久了以后,还真是想吃上几顿了。中西餐并举,是饮食与生活上的一种好选择。
有人说西餐吃不惯、受不了,尤其会吐槽蒸或煮的土豆。土豆的确是没有诱惑性的食物,而其优点就在于这种没有诱惑性,它使人永远都会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时候就应该适可而止。蒸熟的、煮熟的土豆,你吃上两个也就基本上到了顶。任何人吃土豆都不会把自己撑得动不了的。这是土豆在营养物质之外更重要的进食控制上的优点。
西餐吃东西比较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通常食物都不多,饭桌上的饭菜“稀疏”。比如汉堡包,就只有一个“包”;比如披萨饼,也真的就只有饼,最多再加个沙拉,再有一杯饮料而已。如果吃得太快了,风卷残云,一下就没有了。
食物在西方,在欧洲一直以一种很珍贵的姿态出现,出现在饭桌上,更隐藏在人们心中。这是美国那样没有发生过饥荒的地方的人们所不能理解与实行的。在美国家庭寄居上高中的朋友儿子说,他的房东老太太,八十多岁了,还在自己试验着做各种饭,做的不好吃了,就整个端到院子里让鸟儿来吃。
对于食物,这样的美国人浪费起来似乎一点都不以为然;欧洲人一直有切肤之痛。对于食物的珍惜珍视,在中国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人生要义,尽管我们的文化中有一种越是缺乏越是要炫耀性地予以浪费的面子现象,但是其实骨子里是一样的节俭甚至吝啬。
在西式连锁品牌店吃早餐,食物少而小,和广告宣传上画出来的样子虽然差不多,但是大小的感觉差异实在太大,大到了让人想笑的程度。这样的笑,大约可以算是一种愤怒之笑了。不过,入腹以后却意外地有了相当的饱腹感。加上整洁明亮的厅堂,西式的简洁明快的桌椅,除了空调风机声音之外就再无杂音的环境,的确是在燠热嘈杂混乱的外在环境中营造出了一个孤岛似的洋气小环境。
偶然住在五星的宾馆,不仅隔音很好,睡眠不受打扰而且早晨丰盛,可以吃到久违的好奶酪,还有德式的果酱,苹果酱、蓝莓酱、花生酱,草莓酱当然是最经典的。
面包烤片以后好吃了,反而不如没烤的时候吃得多,因为烤干烤脆以后入口,需要细嚼慢咽,质地质量增加了似的,一两片即饱。
酸奶也有德国酸奶的那种久违了的味道。记忆里夜晚孤独的寒凉中往宿舍赶,奔回来的过程中脑子里一直有一种温暖的想象,那就是回去还可以喝一小盒这个味道的酸奶,吃两个现烤的小面包。
特殊时期的一个上午,在家里喝着的茶,茶色很好,同时吃一块包装非常精美的德国巧克力。以前基本上不吃巧克力,都送了人,或者放入冰箱,好像天经地义就不是给自己吃的。这块巧克力的保质期为2020年3月31日,接近过期。
但是好像今天吃这块巧克力不单纯是因为它离保质期不远了,而是出于一种品尝生活的当下滋味的意愿。
以前给孩子吃,给人当礼物,从来没有想到还可以自己吃。今天自己吃,非常愉悦。一口下去,棕色的巧克力里面是白色的带着杏仁味道的沙瓤,既是糖又不是糖,既是点心又不是点心,是什么?就是巧克力,每一口都甜蜜而奇特的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