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
这是中山国古城遗址,赵王台北的城墙圈里的甜菜地。
甜菜的叶片不是平展的,而是充满了褶皱甚至卷曲,这种格式大约是有利于其抵抗寒冷。甜菜叶子在冬天植物萧疏敛迹的环境里让人很有食欲,忍不住就想揪了回去吃。这是动物在冬天鲜有菜叶的古老记忆之下,竭尽全力寻找可食之物的古老本能。在食物已经相对充裕的当下,甜菜叶子主要不是作为一种蔬菜被人们凝视的,它们是这个寒凉起来的季节里除了麦子之外的另一种稀罕的颜色盛宴。
冬天光秃秃的大地上居然就真有这么一片绿色,大面积种植着的耐寒作物是甜菜。这种情形我第一次见到是在德国,当时很惊讶,这和以前的经验里冬天的大地一片灰茫茫或者白茫茫的印象完全不同。实际上即使下了大雪,大雪下面的甜菜依旧是碧绿的,最多有些黄叶,不会被冻死。这真是有点超乎想象。想着一定是虽然寒冷但是却也一直湿润的气候特征决定了这种经冬蔬菜的生存可能。后来了解知道,果然德国种植甜菜的历史悠久,1802年就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座甜菜制糖工厂。
没有想到现在我们北方的丘陵地块上居然也有了大面积的甜菜地。当然,这不是普通的丘陵,这是两千年前古中山国建在丘陵顶部的一座旧城的遗址。夯土城墙的圈子还在,赵王台还在,这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可以阻挡寒风的小气候:早已入冬,南墙根上还有菊花盛开和蜜蜂、蝴蝶飞翔,这样的温度一定是适合让甜菜在上冻之前多生长一段时间的。
甜菜种植其实主要在北方,在北纬40度线以北地区或者纬度没有这么高但是海拔高温差大的地方。这是一种喜欢冷凉气候的特殊作物,它的甜来自它经历的冷。
甜菜甜菜,人们种植它主要是为了从其根茎里榨糖。据说甜菜的含糖量不输于甘蔗,经历了冬天的寒冷之后其含糖量就会大大提升。像冬小麦一样,经历了寒冬,植被的内在品质就高了很多。植被为了抵御寒冷所做的努力,增进了自身的营养含量。
我对甜菜的好感不单单是因为它们是冬天大地上的近乎唯一的绿色,还因为最初见识到甜菜的时候,其所生长的土地往往都是起伏的丘陵。起伏的丘陵地上的行行甜菜会让一条条绿色的线随着地势自然起伏,将地势起伏的细节整齐地勾画出来,类似一种无意中的美术作品。正是这样美术作品意义上的画面感使我每每在冬天的大地上行走的时候陷于一种好像无端的审美愉悦。
在异国他乡,这是属于我一个人的隐秘的愉快。每当在屋子里感到憋闷和压抑的时候,出去骑车纵行在全新的土地上的时候,观赏起伏有致的甜菜地就总能成为一种额外附加上的兴奋点。
现在,在两千年前中山国古城的遗址里,甜菜地也是起伏的。
因为像是一道天然高墙一样将中山国东部北部围绕起来的丘陵,在坡顶上有和缓的起伏地貌。大面积种植的甜菜忠实地勾画出了这种起伏,让视线随上随下,不论是站在高处看低处还是站在低处看高处,都有一种立体视角看得更多更远的好效果。当然在这样的坡地里散步、不断变化视角才是最好的选择,一边走一边看,就会爱上这一方土地、这一片山河。
起伏的甜菜地的碧绿与周围城墙直立性很好的黄土和黄土之上遍布的荆棘蒿草对比鲜明,在旧日的衰败死亡基础上的焕然生机,显示着两千年来一直适宜人类生存的古老土地上的最深层的赓续之力。
由此可以分明地感受到当年中山国抵御赵国最后的攻击的时候的决绝和壮烈的根由,属于自己的土地、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的生活都将被剥夺,退无可退、守无可守,唯有誓死一拼,战死在自己的山河。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现在从丘陵顶部或者古城遗址的夯土城墙上俯瞰西部东西林山、俯瞰滹沱河北岸的山间平原,莽莽苍苍之间的树梢上、褐黄的梯田上、蓝色的黄壁庄水库水域上,还有一抹挥之不去的凄怆感。两千多年前的哀伤在人心中早已经烟消云散,却意外地存在于山河之间,永恒存在。只有横贯其间的笔直的朔黄铁路上长长的重载机车的隆隆之声才带来一些热烈的现代性。但车声渐远,重归寂寥,比刚才的寂寥更深的寂寥。
脚下种植着甜菜的丘陵上,还有收割走了玉米之后一任秸秆站在寒风里抖抖响个不停的其他地块,还有地头堆了颜色很深的农家肥之后像是板结了梯田,在它们之间就有一个地方是之前发掘出来的将军墓,是为中山国的保卫者与战死者的一个小小的却也是具体的象征。
古老土地上的新生,站在古城遗址中的夯土城墙上,在满是荆棘的平坦墙顶上漫步,看墙里碧绿的甜菜,看墙外深谷里的中山国,置身地理格局中的好方式,这是一个将传统和现在结合的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