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
从西方发达社会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现象:瘦的人一般比较富裕,胖的人一般比较贫穷。还不单是物质上的富裕与贫穷,更包括整体受教育程度、文明程度乃至人生层次。当然,这是排除了糖尿病导致瘦之类的特殊情况而言的普遍现象。
这和千万年来胖意味着占有更多资源、过的生活更好的固定印象已经大相径庭,人类发展到这一步,彻底改变了饥饿时代留下的审美向往,不再以胖为傲,反而以瘦为美了。这里面既有科学的根据,也有线条上的、姿态上的审美原因,不单纯是因为瘦人一般血压不会高、瘦人是衣服架子、瘦了以后就灵活、一直瘦的话就更容易长寿。
瘦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清爽的好感觉,是敏捷灵活,没有拖泥带水、没有累赘地面对这个世界的灵巧与自如。腹部平坦地行走,四肢没有一点笨拙地行动,步履之间透着一股随时都可能蹦跳一下的愉快;不仅是身体属性回归少年时的灵光,更是心理上的自如。别人眼里的好印象倒在其次,主要是你自己对自己有了信心,有了似乎可以俯瞰什么的资本。这大约和女人因为穿了好衣服、化了好妆而才有的心情状态类似吧。
瘦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品格。至少是不臃肿,清心寡欲,神清目明,由是达于不急不躁的心态。只有瘦下来了,才拥有相对平和的心态和相对超然的视角,才能与生活保持一个相对疏离的状态。而这对一个中老年人来说,已经是十分重要的了。
为什么瘦不下来还一直走在越来越胖的道路上?无他,只是因为吃得太饱。每顿饭都吃得太饱。吃得饱饱的人是不美的。吃得饱饱的喝的也饱饱的人,就不只是不美了,他们乍撒着手挺着肚子,脸上冒着酱猪肝颜色的汗的状态,还有语无伦次、纠缠不休的话语,踉踉跄跄的步态,借酒撒疯的样子,都已介乎不堪。
吃饱了饭打架的人很多,一是酒后失控的不由自主,一是酒壮㞞人胆的穷极无聊,但是骨子里还有一层更加深入的心理原因,那就是吃饱了饭的人在别人眼里是十分讨厌的。我们在夜晚的时候从饭店的大玻璃窗前经过,一瞥之间望见里面劝酒的姿态,心里马上就会蹦出一种由衷的不以为然。尤其是晚上锻炼的人,最看不起那些夜晚的饱食者了。如果都吃饱了饭,那这种厌恶的感觉就会在互相之间形成一种一触即发的张力,稍有线索就能爆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有在饭店打架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吃饱了以后才开始的,很少有饭还没有吃先就去打架的例子。吃饱了撑的是也。
人何以会倾向于顿顿饱食?人类是有一种本能的食物嗜好的。即使吃饱了,但是只要食物诱人,就可以使几乎任何人继续进食。连猿猴都是如此。只要手边上有食物,取用免费,或者代价极小,这种对食物的由本能嗜好所引发的不断进食,就很难排除。
私下的场合如此,公开的场合也如此。吃饭是一种既可以公开满足自己的身体本能需要还可以有公众集体的仪式感的体面之事。想一想,上述几种要素都可以同时满足的人类行为,着实并不多有。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各民族各种仪式和节日往往最后都是以聚餐宴会的方式来进行的原因了。
在茫然的现世生活里芸芸众生的乐趣,无非食色。所有公开的与隐秘的快乐,也就是公然的吃与偷偷的性而已。可惜这两件事都不产生永恒感,甚至相当一部分都会有因为餍足而来的身体忧虑,与因为逾越而来的道德危险与身体危险。这两件最有趣、最可以和生命相伴随的事情居然最后都会有导致自我毁灭的倾向。
于是就出来一种说教,说一定要节制。节制固然是好的,但是更好的是去做别的更高级一点的事情,让那样的事情占据自己的身心从而客观上达到在这两件事情上的节制效果。
所以要想保证半饱状态的有效执行,拒绝诱惑,拒绝本能,不仅在自己的周围将食物彻底清除干净。或者只放些萝卜片之类有益无害也不可能多吃的东西,以供心理满足之替代,还应该有所追求,在劳动和创造中,在自己的爱好中臻于废寝忘食之境,自然而然地不再被食物所控制,自然而然地瘦下来。
瘦是一种有精神锐度的外在表征,这才是瘦比胖好的更本质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