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
户外阅读,还是让人无比愉悦的。间隔了很长时间以后,再次户外阅读,还是有上一次一般的欣喜。户外貌似广阔无边,实际上却极大地限制了你在家里阅读的时候很容易陷入的走思的打扰,站起来吃点东西,摸摸这个,动动那个的小毛病,在户外都没有条件。而户外无限广阔的天地里,人反而能在直观地确定了自己在天地之间的位置以后,有一种安定安心的坦然。人在户外的时候,心是安定的,稳妥的,是心无旁骛的,不再想别的的。
绿草青青,高坡下面的河道里蔚蓝的水面透过柳树之间的缝隙以一种倾斜的姿态装点着你从书页上偶尔抬起来的视野;实际上不是水面倾斜,而是你正坐着的芳草萋萋的土坡倾斜。风拂动着身边的柳枝,也拂动了天上的流云。9月7日,这白露时节的秋风里,有着夏天的茂盛,也有着秋天的爽朗。
阅读,户外的阅读,既是读书也是“读户外”。一来一去的路上自不必说,阅读间隙里一抬头,一凝神,一激动,凝神与眺望的时刻,自然的细节就会自然地跳入眼帘,何况呼吸与脚步无一时无一刻不在自然中领略与接受着它无所不包在气息呢。一年之中,可以在户外读书的日子实际上是有限的,温度是个大问题,过热过冷都无法忍受,不冷不热的春秋里的好日子屈指可数,加上还有别的事情要去做,所以能在那样的适宜于户外阅读的日子里去户外阅读的机会实在是不多的。尤其对于户外阅读并未养成习惯的人,还不懂得它的妙不可言之处的人,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能是一件从来没有领略的事。
在户外阅读的时候如果能有幸找到一个长椅,有靠背的长椅——发展得好的地方在非公园的地方也常有供路人休息之用的长椅,发展得不那么好的地方则非公园中莫属了,即使是公园里的也经常支离破碎,被踩踏得肮脏零乱——在这样的长椅上坐下,就是莫大之享受了。
以这样非常符合人体解剖学的姿势坐下,眼前的天空好像就因为你这个合适的坐姿而一下子属于了你。那蓝蓝的底色上飘着白白的云朵的样子,那鱼样的风筝——风筝的背景是蓝蓝如水的天,正如鱼的背景是蓝蓝如天的水,它们都有悬在虚空里的奇妙的自由——那拉着白线笔直地前进着的飞机和就在头顶掠过的双翅膀飞机排列在下午的秋阳里,远近前后,空间的感觉被划分得立体交叉秩序井然。
飞机频繁地在空中拉线的繁忙让人一下想起了航运发达、社会发展得好的地方,那里的天空中经常就是这么忙碌的;它们在天空中不遗余力地画出的线、作出的标记,更加增添了天空的无垠,它们以自己的渺小和缓慢衬托出了天空的博大和辽阔。
柳树的末捎在轻轻的拂动,影子相应地作着微小的颤动;水面不觉冷之将至地泛着与夏天无二的涟漪。这样安详的秋日里能这样安坐于户外的天地之间阅读,实在是自然赐予的莫大之享受矣。
很多书都是需要这样一个和周围的天地与自然完全相融,且又断无人世间的打扰的环境下来读的。书,格外需要这样只有鸟鸣与蛙叫相伴的环境;需要你人在世上、心在天外的时光陪伴。
户外阅读一个好处是随时可以站起来散步,精神活动和身体的运动没有任何间隔,思索和自然没有任何障碍,可以将从书里刚刚获得的感觉散发在身体的机械运动之中,让阅读的喜悦或激动立刻得以释放,让肉体的运转协助精神活动。当然,站起来散步的时候擤擤鼻子、解解手之类的事情也往往因为周围无人而变得极其自然方便。
这样的户外读书的时刻,假如是在夏末秋初的时候,一瓶防蚊的花露水是十分必要的,几乎可以说是必备之物。
户外阅读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从沉浸其中的书本中猛地抬起头来,再次发现自己正置身于自然之中,从而让第一次置身自然时的喜悦再来一次。
阅读的空间环境,也许只有对于孩子来说构不成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有什么样的心境才能读得进去,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之中,所有的书籍杂志和文字才更是它们本身,它们所携带的信息才能全部为人所珍视与注意到,才能全方位地走进人的心中。
带着书到户外读的意义,貌似无心于户外只关注书,实际上也恰恰是户外的环境促进了书籍的阅读。书籍中与户外的环境可能完全没有关系的文字,恰恰可以与户外环境相辅相成,使眼前有限的景物成为书中世界的延伸,同时也将书中未尽的内容与眼前未尽的世界做了最好的结合。
这种无直接意义的链接关系,有时候会成为我们记忆书中内容与情境的一种下意识关联。以后再看到书,再看到这样的景象,都会想起对方来,而人作为这两者的中介也就显得有了格外的价值。
生命中的时间,以这样的方式度过,实在是得其所哉,物有所值。人能讴歌自己的当下,讴歌自己的现在,讴歌自己的此情此景,着实不易。我们惊喜地看到了活着的妙处,这样的时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有,但是又都不是很多,都嫌不多。它出现的频率和出现的机会,往往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完全把握的。那是臻于人生幸福之境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