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为什么不生产却赚的最多——【利润转移理论】

文摘   职场   2024-06-16 07:00   北京  

用通俗的语言探索底层的逻辑!

朋友们好,我是bobo

今天跟朋友们聊聊利润转移理论

利润转移理论来自于美世管理顾问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的《价值转移——竞争前的战略思考》。
这本书是1999年出版的,已经没卖的了,需要电子版的朋友记得在文章末尾加bobo的微信喔
利润转移理论有2个核心观点
一个可以叫“利润分布的二八原则”,意思是利润在价值链的不同环节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另一个叫“利润永远在转移”,意思是利润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会不断发生转移。
看上去很难理解,咱们不妨从【利润转移的五种趋势】聊起,边聊边看看例子,也许就好理解了。
1、利润转移的五种趋势
(1)制造环节转向销售环节
传统经济是短缺经济,东西只要能造出来,根本不担心卖。
现代经济是过剩经济,谁能卖出去,卖个好价钱,谁就赚的多。
所以,从整个价值链来看,利润的大头由制造领域转移到了销售领域。
比如:汽车行业最赚钱的是4S店,家电行业最赚钱的是大卖场或者线上平台。
据相关机构统计,制造领域只获得了利润的10%,而90%的利润在销售领域实现。
互联网时代,谁占据了客户流量优势,谁就能赚大钱。
(2)销售环节转向消费环节
有句话叫,卖产品不如卖服务
意思是说: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大量的衍生需求,而这些衍生需求形成了许多能够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的“配套服务型产业”。
比如:汽车行业中,制造和销售汽车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和为汽车提供保险、修理、加油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的比值也大约是1∶9。
消费者购买产品付出“沉没成本”,但要享受产品的完整价值,还需要相关的服务,这就形成了“路径依赖”,所以,服务能赚大钱。
(3)中间环节转向上下游环节
利润由中间的制造环节,转向了上游的融资、研发+下游的销售、服务
比如:耐克每年创造着巨额的利润,但耐克本身仅仅从事研发、销售等核心业务,而将其他的非核心业务完全外包。
要么掌握核心科技,要么创出超级品牌,就能赚大钱。
(4)内部环节转向外部环节
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不仅追求产品消费,更追求精神满足
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朋友,肯定都明白这一点。
比如:星巴克一杯咖啡的成本可能只有几元或者十几元,但是人们却愿意为此支付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费用,主要原因是咖啡馆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和社交场所,从而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除了好产品,还能提供更好的消费环境,就能赚大钱。
(5)物质领域转向非物质领域
随着消费文化的改变,消费的非物质化越来越明显,从实物产品转向了虚拟产品
比如:短视频风头正劲,发发小视频就能挣钱,这在十年前还是无法想象的事情。还有,bobo正在吭哧吭哧的写公众号
当然,也有传统一点的例子,微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制造商,通过建立起行业标准,开发应用软件,在非物质领域经营,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利润。
眼球经济时代,虚拟产品也能赚大钱。
2、苹果为什么不生产却赚得最多
回过头来看看苹果。
苹果不生产苹果手机,只卖手机(转向销售环节)。
不但卖手机,还卖相关的耳机、iPad、Apple Watch等配套产品(转向消费环节)。
放弃生产,把重心放在研发和消费者服务两端(转向上下游环节)。
把苹果品牌打造成身份地位的象征,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转向外部环节)。
打造苹果生态,通过“Apple store”的软件服务赚钱(转向非物质领域)。
除了最不挣钱的生产环节,其他的苹果都抓住了,所以苹果公司几乎赚取了行业利润的99%。
3、为什么要研究利润转移理论
一方面,从苹果的例子可以看出,研究利润转移理论是我们制定出成功的战略的基础
另一方面,产业发生利润转移的核心动力是客户需求偏好的变化,时代不断前进,客户需求不断变化,产业内部的竞争永无止境,利润转移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反复动态发展过程
今天的好战略,明天也许就成了失败的原因,时代抛弃谁时从不会打招呼。
4、一句话小结
要善于把握利润转移的模式和特点,适时修正自身在产业链中的战略定位,设计与企业定位相符合的经营模式和竞争策略,在长期经营中始终处于高利润环节,这样才能赚大钱

PS:李冠辰老师的《华为为什么能: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一书中首次接触到了【利润转移理论】,向李老师致敬!

要感觉文章还不错,朋友们请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能赞赏一下请bobo喝杯咖啡就更感谢啦!

您的支持就是我不断输出的动力


bobo侃管理
一个管理漫步者的足迹与思考!分享学习心得,共同交流探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