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通俗的语言探索底层的逻辑!
朋友们好,我是bobo。
今天和朋友们一起来聊聊【流程到底是粗点好,还是细点好】!
对这个问题,朋友们肯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
有的肯定会说,当然是越细越好了,越精确越不容易出错嘛。
有的可能又会说,太细也不一定好,管理是需要成本的,粗一点可能效率还更高一些。
bobo也先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吧,供朋友们斧正。
流程的粗与细,要看从什么视点出发!
怎么理解,不妨随bobo一起展开讨论一下:
1 什么时候应该细?
【流程分组】应该细!
流程分组应该算是一个bobo自创的名词吧,因为实在不知道怎么来描述。
所以呢,有必要先说一说什么是“流程分组”。
毕竟咱们前面讨论过,要有效的沟通,首先必须在术语和定义上理解一致。
这里所说的流程分组,是指针对同一类管理对象,由于场景的不同,而将流程进行差异化设计,从而匹配不同的业务需求。
比如超市买东西结账时,同样是结账,对买的少的顾客设一个“绿色通道”,这样就能提高收银台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提高这些顾客的满意度。而对于买的多的顾客来说,提升的速度没有太大的区别,就可以采用原有的流程。
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避免因使用万能流程而导致整体效率低下。
万能流程不万能。万能流程越多,管理看上去好像简单了,实际上整体的效益是下降的。
还有一句话,叫做:“管理简单化”不等于“管理流程的简单化”。
通过细化【流程分组】,针对不同的管理场景设置多样化的流程,流程看上去多了、复杂了,但适应不同场景的能力是提升的,最后反而才能达到管理简单化的目标。
要想管理简单化,流程分组就要精细化!
当然,不是所有的场景都要细化,咱得有个重点,得把【二八原则】用起来,抓住最重要的、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那部分,进行细化。
2 什么时候应该粗?
【个体流程】应该粗!
什么是“个体流程”呢,咱们这约定一下,就是指的单独的一个流程个体。
为什么应该粗,咱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定律,叫做【崔西定律】。
崔西定律是说:一项工作的困难度与其执行步骤数目的平方成正比。
比如,完成一件工作有3个执行步骤,则此工作的困难度是9;而完成另一工作有5个执行步骤,则另一项工作的困难度是25。
所以,提升组织运营效率的关键,就是要简化流程。
那应该怎么来简化流程呢?方法当然有很多,核心的关键在尽量简化不增值的步骤。
怎么识别流程的不增值环节?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提出了一个方法,叫【ASME表格】,就长下面这个样:
要细说的话,又得好大一篇,为了不冲淡主题,咱们下次再说吧。
简单来说,可以通过这个表格,清楚地将流程环节,分为增值、不增值和可疑活动三种类型,这样有利于咱们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进而有效的简化和优化流程。
毕竟,崔西定律告诉我们,工作步骤越少越不容易出问题。
要想管理少出错,个体流程就要集约化!
3 小结
今天咱们调皮一点,用首打油诗做个小结吧:
【流程分组】应该细,【个体流程】应该粗,粗细有方才能管理有度!
要感觉文章还不错,朋友们请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能【赞赏】一下请bobo喝杯咖啡就更感谢啦!
您的支持就是我不断输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