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是冬季的恩物。
古人认为,自然界中的「五果」(桃、杏、栗、李、枣)能助养身体,应时而吃更有益健康,冬季则最适合吃栗子。
冬气通于肾,而栗子素有「肾之果」的美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着栗子「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
有了栗子帮我们益气补肾,才能「顺顺栗栗」过寒冬呀!
冬吃栗
该生吃还是熟吃?
栗子的吃法分为生吃、熟吃两种。
《千金·食治》有言:「(栗子)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可见,直接服用生栗子,补肾壮骨的作用更强。
插播一则小故事:
相传,宋代文学家苏辙晚年常犯腰腿痛的毛病。
后来,一位山翁授他一秘方,即每天用鲜栗子捣碎后服下。
苏辙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腰腿痛的问题竟渐渐好转。
他欣喜之余,提笔写下《服栗》一诗:
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
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
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而煮熟的栗子,滋补的能力则会变得更温和些,有脾肾双补的好处,更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以及消化能力较差的老人、孩子食用。
栗子熟吃的做法包括炒、蒸、煮等。
明代诗人吴宽尤其推崇栗子与梗米一起煮粥吃,有《煮栗粥》为证:「腰痛人言食栗强,齿牙谁信栗尤妨。慢熬细切和新米,即是前人栗粥方。」
熟栗子金黄粉糯,热热乎乎,与粥米一起下肚,不一会儿,就会感觉一股熨帖的暖意从小腹蔓延至全身,很适合冬日食用呢。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生栗子还是熟栗子,一次都不能吃太多,每日食用量以3~7颗为宜。
温肾经
精气内存温暖过冬
《黄帝内经》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明训。
如果冬季精气养藏得好,那么等到来年春季来临时,人体阳气充足,就能生发有力,更好地预防外邪的侵袭。
「精」指的是人体的先天之精,它存在于肾中——《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就明确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由此可见,做好「冬藏精」的关键,就在于补肾养肾。
日常除了可以通过饮食补养肾气,还可以经常温灸肾经,鼓舞肾经气血运行,保养好肾中所藏的精气。
因肾经起于足底,除了用艾灸的方法刺激肾经之外,经常用艾叶水泡脚,也有助于温肾藏精。
从中医「子午流注」的角度看,在一天当中,酉时(17时至19时)是气血流注肾经的时候,也是调养肾脏的好时机。
艾灸、泡脚等都可以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完成。
肾精是我们全身能量的种子,懂得保养肾精,使肾中精气保持充沛,人体就会更有活力,状态也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