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有众多重要经络穿行于此,包括胃经、脾经、肾经、肝经和任脉,以及人体唯一的横向经脉——带脉。
「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一旦受寒受凉,可导致阴经气血凝滞,出现腰腹赘肉多、小肚子凉、消化不良、腹泻、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
秋季天气多变,做好腹部保暖尤其重要,今天就为大家介绍3种暖腹小妙招。
灸脐
犹如在腹部「种太阳」
《老老恒言·安寝》有言:「腰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并主张对年老和体弱者进行「兜肚」保健。
所谓兜肚,就是将蕲艾捶软铺匀,盖上棉花后装入双层肚兜内,兜系于腹部,给腹部保暖。
这么做,其实就是借助艾草的纯阳之性,作用于腹部神阙穴,来起到温阳暖腹的作用。
而灸脐,就是这种方法的「升级版」——脐通百脉,脐部这个地方还具有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在这里做艾灸,灸法的热力能够更好地发挥艾草走三阴、通十二经的作用,帮助温化寒湿、疏通瘀滞,犹如在腹部「种太阳」,让身体重回温暖、健康的状态。
平时饮食不当造成脾胃虚寒,或者假期外出游玩,水土不服而出现腹部不适的时候,通过艾灸腹部神阙穴,都能起到改善的作用。
现在正值假期出游季,出行之前,不妨在包里放上几片艾艾贴艾灸精华贴,以备不时之需。
艾艾贴艾灸精华贴采用优质蕲艾为主要成分,辅以纯净艾草精油导入,只需一撕、二滴、三贴即可享受温灸带来的舒适体验,具有恒温发热、无明火、使用便捷等优势。
摩腹
小举动却有大益处
除了艾灸,摩腹也是日常保养腹部的有效方法。
唐代「药王」孙思邈就十分推崇摩腹养生,他在《枕上记》中透露了自己的长寿「秘笈」,里面就提到了「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摩腹并不是往肚子上乱揉一通就行了,采用正确的按摩手法是起效的关键。
第一步,团摩腹部:往掌心倒入适量艾草精油,双手搓热之后,叠掌掌心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画圆,先顺时针环形揉摩36下,再逆时针环形揉摩36下,以腹部皮肤微微发热为佳。
第二步,推腹中线:右手掌心叠放在左手背上,将左手根部按在剑突下,适当用力从剑突下沿腹中线向下推至肚脐,反复操作3分钟。
摩腹简单易操作,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但要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在空腹或者过饱的情况下对腹部进行按揉,可选择饭后1小时再揉,有助于促进消化,或者在睡觉前揉,对提升睡眠质量有益。
暖食
温养脾阳过凉秋
进入秋季,天气比较干燥,很多人会通过食用瓜果来补充水分,但有些瓜果比较寒凉,本身脾胃比较虚寒的人,吃多了容易引发肠胃问题,所谓「秋瓜坏肚」就是这个道理。
秋季养阴润燥的同时,在日常饮食中也应适当添加一些温补的食材,如红枣、桂圆、陈皮、胡椒、花椒等,在秋寒渐重的日子里,这些食物能温养腹部脾阳。
除此以外,「炒米茶」也是一道不错的养胃饮品,现在正好趁着假期闲暇,大家不妨自己动手制作「炒米茶」,有需要时随时喝一点,能够驱寒暖腹,鼓舞脾胃阳气。
「炒米茶」的做法很简单,先把大米放入铁锅,用小火慢慢加热,不停地翻炒,直到白米全部变成杏黄色,散发出一股焦香的味道。
炒焦,是中医的一种炮制手法,所以我们在炒米时,一定要炒到焦黄、炒出焦香。
中医讲「色黄入脾」「芳香化浊」,炒过的米,健脾效力大大增强,能很好地祛除脾胃里的寒湿浊气。
待大米炒好后,倒入盘子里放凉,再装入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每次需要的时候,就取一小把炒米,冲入沸水焖泡几分钟再喝。
《本草纲目》曾经记载过其效用:「炒米汤,益胃除湿。」
家里常备些炒好的大米,出现腹部疼痛、寒湿腹泻时,加入热水冲饮,从喉咙到肚子都是暖烘烘的,身体也会感觉舒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