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天地之间,要按照大自然的运行节律循时而动、顺势而为,此为「天人相应」。
秋冬季节是阴气逐渐增长的时候,自然万物开始进入沉降、闭蓄的状态。
此时人体也应该顺从大自然「秋收降、冬敛藏」的规律,格外重视护藏精血、珍惜津液,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这便是《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所强调的「秋冬养阴」。
但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人体中的「阴」到底指的是什么?「养阴」又该从何养起呢?
秋冬养阴
补津生津是关键
养阴,其实指的是滋养人体的有形物质,也就是精、血、津、液等。
它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也是阳气化生的物质基础。
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人的生命好比燃烧的蜡烛,阳是火焰,阴则是蜡烛本身。
想要让蜡烛烧得久,除了要保证「火焰」熊熊不息(充养阳气),还要用心爱护好「蜡烛」(滋养阴气)。
而现在正当深秋,正是燥邪容易耗伤津液的时节,津液是属于「阴」的重要部分,对人体有着滋润和营养的作用。
中医有句老话叫「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充足的津液能够濡养脏腑经脉,充养皮肤肌腠,可使我们的双目灵动明亮,肌肤水润饱满,关节活动灵活,气血生成顺畅。
如果津液耗伤太过的话,导致体内「阴」的物质不足,除了会使人体「燥象」频出,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还会影响到脏腑及经脉功能。
正确补津
好好「润养」自己
不少人认为,补水=补津液,身体干,多喝水就行了。
事实上,补水只是生成津液的其中一个条件——有个词叫「生津止渴」,可见只有将饮食中的水,转化成我们的津液的时候,人体的干、燥、渴才能得到化解。
具体该怎么做呢?
来杯「生津暖饮」
秋天是干燥的季节,但同时也是瓜果飘香的季节,石榴、梨子、柚子、苹果、葡萄、柠檬……秋实累累,应时而至,津润人们度过一个个燥秋。
这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可以把这份「礼物」,做成各种润燥生津的食疗方,给身体由内至外的润养。
陈皮柠檬茶
将陈皮(2~3片)及切好的柠檬片(3片)放进杯子里,倒入温水,加冰糖调味即可。
小吊梨汤
将泡发好的银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煮半小时,再加入梨肉、梨皮、乌梅、枸杞及红枣一起煮20分钟,最后用冰糖调味。
将水果煮熟或加热食用,可中和其寒凉之性,同时利用酸和甜的食材搭配,通过「酸甘化阴」,来加强养阴的作用。
在又冷又燥的秋冬季节,这样一杯生津暖饮下肚,与单纯饮水相比,补津的效果更佳。
用艾灸调脏腑
《景岳全书》有言:「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津液的生成、调节,还需要通过肾、肺、脾等脏腑的相互协调配合。
不然喝下一堆水后,没得到有效的转化,不仅难以起到补津液的作用,还可能变成痰湿滞留在体内。
饮食中的汤水要变成津液,首先需要脾胃的运化,艾灸足三里、下巨虚、丰隆穴、阴陵泉,能够温阳脾胃,给脾胃动力,促进津液的生成。
与此同时,因「肾主水」、「肺主肃降、通调水道」,所以还需艾灸肾经原穴太溪穴、肺经原穴太渊穴,来推动和调控津液的输布,让其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穴位查询
如此一来,通过艾灸适当调节脏腑功能,提高身体转化和滋生津液的能力,便可轻松实现「秋冬养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