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性,因“酒后驾驶摩托车发生车祸,伤及多处且意识不清”,被送至当地医院。经头颅和胸部CT检查,该患者诊断为左额颞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伤、颅骨骨折、右锁骨骨折、右肋骨骨折并液气胸、双侧创伤性湿肺。同时,该名患者还伴有血压明显升高(189/116 mmHg),且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控制及监测血压。
当高血压急症患者合并多系统损伤时,该如何开展早期救治?
为解答这一临床难题,我们邀请到青岛市市立医院 杨洪光教授详细解说其救治策略和诊疗心得。同时,我们邀请到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 胡丹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新院 孙雪教授重点解说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早期救治方案及血压控制策略。
01
病史梳理
基本信息
中年男性,因“车祸伤9小时”入院。
CTA检查
患者于入院前9小时酒后驾驶摩托车追尾小轿车,伤及头部、右肩部及胸部、右肘、右膝等部位,伤后意识不清,送及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左额颞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伤、颅骨骨折、右锁骨骨折、右肋骨骨折并液气胸、双侧创伤性湿肺。
既往史
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180/105 mmHg,不规律服药,未监测血压,控制不详。其他病史无特殊,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9℃,脉搏122次/分,呼吸27次/分,血压189/116 mmHg,Sp02 95%。烦躁,咪达唑仑镇静,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 mm,光返迟钝,窦性心律,律齐,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腹软,移动性浊音(-),病理征(-)。
影像学检查
图1. CTA检查结果
(2)胸部CT:右锁骨骨折;多发右肋骨骨折并液气胸;双侧创伤性湿肺。
入院诊断
创伤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右锁骨骨折;多发右肋骨骨折并液气胸;双侧创伤性湿肺;高血压3级(高危组)。
02
患者治疗
因患者存在多系统损伤,急诊科立即组织神经外科、骨外科、胸外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经综合评估,认为该名患者暂无神经外科手术及肋骨骨折手术指征,但需进行保守治疗,并动态监测颅脑CT及胸部CT。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基于多学科会诊结果,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以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控制疾病进展:
(1)控制血压(尼卡地平30 mg+0.9% NaCl 20 ml持续泵入,泵速0.5-6 μg/kg/min,于1 h内控制性降低收缩压至150-160 mmHg之间),降低颅内压,预防癫痫和脑疝;
(2)抑酸护胃,预防应激性溃疡(艾司奥美拉唑40 mg qd);
(3)静脉血栓物理预防(血栓泵),未予以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4)抗感染治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 Q8H);
(5)高流量湿化氧疗,叩背排痰,雾化祛痰;
(6)镇静镇痛治疗(布托啡诺、丙泊酚泵入);
(7)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
03
患者转归
患者意识逐渐转清,血压控制良好,氧合指数改善。次日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颞叶、右侧额颞叶脑挫裂伤,较前变化不明显。但患者出现创伤性凝血异常,予以血浆及纤维蛋白原输注。待凝血功能纠正后,进一步降低收缩压至130 mmHg。
图3. 出院前复查头颅CT结果
04
治疗心得
讨论环节
高血压急症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靶器官损伤,在发病早期,血压控制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自身实战经验,胡丹教授、孙雪教授、杨洪光教授围绕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急性期血压处理策略展开热议。
孙雪教授:
该名患者是非常典型的脑外伤患者。此类患者通常会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升高及多个脏器功能损伤,甚至可能发生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来说,血压控制是保障其生命安全的“第一关”,血压过高可致颅内出血增多,血压过低也可致脑灌注不足,因此,应尽可能将血压水平稳定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除心源性疾病的患者以外,尼卡地平适用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急症患者,其能在平稳快速降压的同时,扩张冠脉及其他动脉,对重要器官起到保护作用。
杨洪光教授:
急性期降压治疗既要快速达标,又要平稳保持在合适的范围,避免血压水平如过山车般忽高忽低。疼痛、内分泌失调、导尿管堵塞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血压过高,对于此类患者,一般采取对因治疗,通过消除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实现血压控制。该案例的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且急性期血压较高,应积极予以降压药物,但其同时存在脑外伤,严格来说,待其颅内出血完全停止后,方可使用降压药物。在考虑使用尼卡地平的过程中,“患者有降压需求”是其主要的应用前提,值得强调的是,尼卡地平对于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治疗获益,也使得临床医师可以放心地将其应用于急性期降压。
胡丹教授:
END
扫码观看更多会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