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后多系统损伤伴血压迅速升高,这些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健康   2024-12-09 17:32   河南  

中年男性,因“酒后驾驶摩托车发生车祸,伤及多处且意识不清”,被送至当地医院。经头颅和胸部CT检查,该患者诊断为左额颞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伤、颅骨骨折、右锁骨骨折、右肋骨骨折并液气胸、双侧创伤性湿肺。同时,该名患者还伴有血压明显升高(189/116 mmHg),且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控制及监测血压

当高血压急症患者合并多系统损伤时,该如何开展早期救治

为解答这一临床难题,我们邀请到青岛市市立医院 杨洪光教授详细解说其救治策略和诊疗心得。同时,我们邀请到青岛市市立医院东 胡丹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新院 孙雪教授重点解说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早期救治方案及血压控制策略。


01

病史梳理


基本信息

中年男性,因“车祸伤9小时”入院。


CTA检查

患者于入院前9小时酒后驾驶摩托车追尾小轿车,伤及头部、右肩部及胸部、右肘、右膝等部位,伤后意识不清,送及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左额颞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伤、颅骨骨折、右锁骨骨折、右肋骨骨折并液气胸、双侧创伤性湿肺。


既往史

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180/105 mmHg,不规律服药,未监测血压,控制不详。其他病史无特殊,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9℃,脉搏122次/分,呼吸27次/分,血压189/116 mmHg,Sp02 95%。烦躁,咪达唑仑镇静,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 mm,光返迟钝,窦性心律,律齐,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腹软,移动性浊音(-),病理征(-)。


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创伤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颅骨骨折。

图1. CTA检查结果

(2)胸部CT:右锁骨骨折;多发右肋骨骨折并液气胸;双侧创伤性湿肺。


入院诊断

创伤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右锁骨骨折;多发右肋骨骨折并液气胸;双侧创伤性湿肺;高血压3级(高危组)。


02

患者治疗

因患者存在多系统损伤,急诊科立即组织神经外科、骨外科、胸外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经综合评估,认为该名患者暂无神经外科手术及肋骨骨折手术指征,但需进行保守治疗,并动态监测颅脑CT及胸部CT。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基于多学科会诊结果,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以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控制疾病进展:

(1)控制血压(尼卡地平30 mg+0.9% NaCl 20 ml持续泵入,泵速0.5-6 μg/kg/min,于1 h内控制性降低收缩压至150-160 mmHg之间),降低颅内压,预防癫痫和脑疝;

(2)抑酸护胃,预防应激性溃疡(艾司奥美拉唑40 mg qd);

(3)静脉血栓物理预防(血栓泵),未予以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4)抗感染治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 Q8H);

(5)高流量湿化氧疗,叩背排痰,雾化祛痰;

(6)镇静镇痛治疗(布托啡诺、丙泊酚泵入);

(7)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


03

患者转归

患者意识逐渐转清,血压控制良好,氧合指数改善。次日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颞叶、右侧额颞叶脑挫裂伤,较前变化不明显。但患者出现创伤性凝血异常,予以血浆及纤维蛋白原输注。待凝血功能纠正后,进一步降低收缩压至130 mmHg

图2. 入院后次日复查头颅CT结果
同时,继续予以高流量湿化氧疗及抗感染治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 Q8H)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氧流量由70 L/min逐步降至40 L/min;氧浓度80%起步,逐渐降至40%后改用面罩吸氧,再逐步过渡至普通吸氧。
经系统治疗后,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停止,脑出血逐步吸收,且肺部感染得到控制,氧合指数显著改善。因经济问题,未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

图3. 出院前复查头颅CT结果


04

治疗心得

在颅内出血急性期,高血压急症不仅是导致患者出血量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还与死亡等严重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1361例合并不同靶器官损害(HMOD)的高血压急症患者中,颅内出血患者的急诊病死率最高,尤其是在中年组及老年组中。因此,应充分重视合并颅内出血的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急诊救治,尽早实施控制性降压,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以挽救患者生命
针对高血压急症的早期急救策略,《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1]给出了明确推荐:初始阶段(1 h)血压控制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但应根据患者基础血压及HMOD程度决定;在随后的2-6 h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 mmHg左右,但需根据不同疾病的降压目标及降压速度进行后续血压管理。

图4. 《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及早期降压原则推荐[1]
同时,该专家共识[1]对颅内出血合并高血压急症患者给出了明确的降压要求及目标值。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如收缩压≥220 mmHg,应积极予以静脉降压同时严密监测血压;如收缩压≥180 mmHg,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降压目标值为收缩压<180 mmHg。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行控制性降压,以防止出血加剧及血压过度下降,引起短暂性神经功能缺陷,造成迟发弥漫性脑血管致死性痉挛,降压目标为收缩压在150-160 mmHg之间。

图5. 高血压急症不同类型的降压原则与药物选择[1]
值得强调的是,在《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1]中,拉贝洛尔和尼卡地平被列为绝大多数高血压急症患者的一线静脉降压药物,包括主动脉夹层、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等。其中,尼卡地平的降压效果迅速平稳,且具有良好的器官保护作用,是该类重症患者较好的降压选择。

图6. 高血压急症患者的静脉降压药物推荐[1]
整体来说,对于颅内出血合并高血压急症等急危重症患者而言,需紧急予以处理,快速降压,但应注意降压治疗的个体化,预防严重并发症。此外,其他综合治疗(如高流量湿化氧疗、抗感染治疗等)对于患者转归同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患者出现多系统损伤时。


05

讨论环节

高血压急症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靶器官损伤,在发病早期,血压控制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自身实战经验,胡丹教授孙雪教授杨洪光教授围绕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急性期血压处理策略展开热议

孙雪教授


该名患者是非常典型的脑外伤患者。此类患者通常会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升高及多个脏器功能损伤,甚至可能发生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来说,血压控制是保障其生命安全的“第一关”,血压过高可致颅内出血增多,血压过低也可致脑灌注不足,因此,应尽可能将血压水平稳定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除心源性疾病的患者以外,尼卡地平适用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急症患者,其能在平稳快速降压的同时,扩张冠脉及其他动脉,对重要器官起到保护作用

杨洪光教授:


急性期降压治疗既要快速达标,又要平稳保持在合适的范围,避免血压水平如过山车般忽高忽低。疼痛、内分泌失调、导尿管堵塞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血压过高,对于此类患者,一般采取对因治疗,通过消除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实现血压控制。该案例的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且急性期血压较高,应积极予以降压药物,但其同时存在脑外伤,严格来说,待其颅内出血完全停止后,方可使用降压药物。在考虑使用尼卡地平的过程中,“患者有降压需求”是其主要的应用前提,值得强调的是,尼卡地平对于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治疗获益,也使得临床医师可以放心地将其应用于急性期降压。

胡丹教授


与高血压不同的是,高血压急症发作时,患者血压往往会迅速升高,且伴有重要器官损伤。因此,一旦发生高血压急症,应立即予以紧急处理,消除诱因、降低血压,以避免血压过高,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强调的是,应根据患者的靶器官损伤情况及临床表现,个体化地实施控制性降压。
在降压药物选择上,尼卡地平是临床医师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得力“帮手”,被广泛应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ICU)、围手术期等临床场景。无论采用何种给药方式,尼卡地平均能平稳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不会导致血压水平断崖式下降,且半衰期较短、代谢速度较快,安全性较好

END

参考文献:
[1]孙英贤,赵连友,田刚,等.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30(03):207-218.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2.03.003.


审批编码:CN-20241205-00001
声明:*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扫码观看更多会议信息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每个工作日17:30

准时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医会宝
医会宝是面向于临床所有科室的新媒体,旨在为临床医生与学生,提供医疗领域新进展、新指南、前沿专家讲座、名医手术视频、临床经典案例讨论等内容,在这里我们与全国同仁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