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于术前!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综合管理

健康   健康   2024-11-20 17:31   上海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管内治疗的广泛开展,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加,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HDICH)的发生率亦不断上升。鉴于HDICH患者的治疗策略有其特殊性,《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1] 基于国内外最新循证依据,提出了全面而详细的指导,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重要参考。该专家共识[1]指出,HDICH的治疗涉及出凝血功能障碍的逆转和替代、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的重启、急性期血压等生命体征管理、早期手术治疗和术中止血策略等,应由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图1. 《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1]

为促进疾病诊疗的规范化,提升临床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获益,我们邀请了大量临床一线医生,深入解读该专家共识,围绕HDICH的急性期救治、手术指征和时机判断、出血风险评估和止血策略等热点问题,分享其心得体会和实践经验。现将部分精彩观点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临床医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更多帮助!







精准把控手术适应证,个体化选择手术术式

专家观点:

HDICH手术的最佳时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出凝血功能状态来判断,出血量大小、血肿进展情况、患者自身指标体征、合并症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均应纳入考虑范围内。
HDICH患者更容易出现术中止血困难和术后再出血,如符合手术指征,需于术前进行严格的出凝血功能评估,包括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并结合黏弹性止血实验(TEG)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尽早纠正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异常。一般来说,应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降低至1.4以下,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将血小板计数提升至一定安全水平(如50-100×109/L)。若患者既往有反复出血病史,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或家族中有出血性疾病患者,其出血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同时,血肿的大小、形状和密度变化也与出血风险有关:不规则形状的血肿、密度不均匀的血肿以及短期内(如6小时内)血肿体积迅速扩大的情况,都提示较高的再出血风险。
目前建议,对于INR>1.4的HDICH患者,若未发生脑疝,可先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或者新鲜血浆等纠正凝血功能,再根据出血量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若血肿较大且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导致脑疝风险增加,即使凝血功能未完全纠正,也应由多学科团队权衡利弊决定是否行急诊手术;若血肿进展迅速,短时间内体积明显增大,也倾向于尽早手术。对于已经发生脑疝的患者,则应在纠正凝血功能的同时,尽可能采用微创手段抽吸血肿,降低颅内压,待凝血功能完全纠正后再行开放式手术。
手术策略主要有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术等。前者可以直接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力,适用于血肿较大、位置较浅(如大脑皮质下血肿)且有明显占位效应的患者,但该术式的术中止血难度较大,需在术前准备充足止血物质,术中仔细止血(如双极电凝精确止血,或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等止血材料辅助止血)。后者适用于深部血肿(如基底节区血肿)或身体状况较差无法难受开颅手术的患者,虽然创伤相对较小,但可能引流不完全,存在再出血风险,需在术中正确放置引流管位置,并在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情况,防止引流管堵塞或移位。







合理用药控制血肿进展,围术期加强综合管理

专家观点:

在HDICH急性期,合理应用止血药物有助于控制血肿进展,降低再出血风险。常见止血药物包括氨甲环酸、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维生素K等。需强调的是,止血药物有其局限性:氨甲环酸和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均已被证实,可有效减少血肿扩大,但其对于患者预后改善尚不明确,还需要更多高证据等级的研究加以支撑;而维生素K虽可用于抗凝药物相关HDICH,但其纠正INR耗时较久,通常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看到明显的凝血指标改善,应与其他止血药物联合使用。

另外,HDICH急性期常合并有血压迅速升高,早期快速且平稳的血压控制也有利于控制血压扩大、避免脑水肿加重。通常情况下,对于收缩压150-220 mmHg的患者,建议控制在140 mmHg左右;对于收缩压>220 mmHg的患者,建议采取更积极的降压措施,但应避免降压过快、降幅过大导致脑灌注不足。对于严重颅高压伴发Cushing反应或脑疝者,应先降低颅内压,再于正常脑灌注压维持下,谨慎进行血压控制。另外,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180/105 mmHg以下,可以考虑暂时不调整血压。

药物选择上,尼卡地平作为一种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临床可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维持血压稳定初始剂量可从5 mg/h开始,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15 mg/h。另外,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兼具α和β受体阻滞作用,也为临床常用降压药物,可静脉注射(每次剂量20-80 mg,根据血压情况可重复使用)或持续静脉滴注(剂量为1-4 mg/min)。如使用单一药物的降压效果不佳,可考虑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使用其他降压药物。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调整为口服降压药物。



总 结

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相比,出凝血功能相关性脑出血患者有更高的急性期血肿扩大和围术期出血风险。若已经发生脑疝或脑疝风险较高,应尽快手术,同时积极予以逆转或替代治疗;若尚未发生脑疝,可在纠正出凝血功能障碍的前提下,根据出血风险、血肿体积及位置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此外,止血药物、降压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措施也有助于限制血肿扩大、避免疾病进展。其中,尼卡地平和拉贝洛尔均为临床常用静脉降压药物,可实现快速且平稳的血压控制。整体而言,HDICH的救治工作需由多学科协同开展,通过精准病情评估、早期合理用药、急诊手术治疗等措施,为患者带来最佳预后


END

声明: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 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07):649-662.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218-00087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每个工作日17:30

准时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医会宝
医会宝是面向于临床所有科室的新媒体,旨在为临床医生与学生,提供医疗领域新进展、新指南、前沿专家讲座、名医手术视频、临床经典案例讨论等内容,在这里我们与全国同仁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