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大咖访谈,我们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中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李浩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峰教授三位专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评估诊断;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干预与手术治疗;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预防。
通过解析上述热点议题,旨在综合解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全程管理方案,从急诊评估、早期干预、手术治疗、术后管理等多角度着手,为临床医师开展规范化的诊疗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评估诊断
Q1
aSAH作为一种经常被误诊的临床急症,早期正确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面对疑诊患者,应如何处理?
徐峰教授: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急诊中较为常见,也较易被误诊的一类疾病。患者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剧烈疼痛,且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先兆性出血”或“警示性渗血”症状。在早期诊断阶段,临床医师可结合患者症状、GCS评分、Hunt-Hess分级、头颅CT等影像学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杨中华教授: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时诊断和处理,能极大程度降低患者致残和死亡率,应警惕急诊及病房中突发剧烈头痛的患者。目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诊断手段是头颅CT平扫,诊断敏感度可达93%-100%。此外,还可采用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腰椎穿刺等手段以辅助诊断。其中,DSA是评估脑血管解剖结构的金标准,在评估小动脉瘤和复杂血管结构时优于CTA[1]。
图1. 《中国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版)》[1]推荐诊断流程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干预与手术治疗
Q1
aSAH作为一种经常被误诊的临床急症,早期正确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面对疑诊患者,应如何处理?
徐峰教授:
动脉瘤的形成机制多与血管老化有关,在长期高血压影响下,形成一种动脉壁异常膨出的突起。一旦患者血压过高,该突起便有可能破裂,进而引起突发性头痛等症状。因此,在明确诊断后,应优先快速处理动脉瘤,并积极预防脑内出血相关并发症。在aSAH术前,应尽快处理相关高危因素,予以呼吸支持、降压治疗等。建议使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将收缩压控制在160 mmHg以下,以避免再出血,同时维持合理的脑灌注压,以保障脑供血充足[2]。
李浩教授:
杨中华教授:
Q2
面对aSAH急性期患者,应如何处理?
徐峰教授:
在急诊医师接诊aSAH患者时,应先评估患者病情,判断其是否意识清醒。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外界刺激,并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还需要维持血压稳定以避免动脉瘤再次出血,镇静镇痛药物以缓解患者疼痛,以及甘露醇等药物以降低颅内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动态监测,根据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各项生命体征等,以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发展情况。
杨中华教授:
aSAH急性期治疗的核心在于预防动脉瘤再破裂。从内科角度来看,应为患者提供安静环境,避免各种可能引起不适的操作,减轻患者焦虑等。对于有降压需求的患者,可以使用尼卡地平、拉贝洛尔等药物。其中,尼卡地平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可预防和治疗血管痉挛。另外,虽然抗纤溶药物可以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但可能增加缺血风险,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时。由于相关临床研究显示,aSAH急性期使用抗纤溶药物进行短时间的止血治疗并未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
Q3
手术治疗是aSAH治疗的重要手段。aSAH患者何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围术期管理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徐峰教授:
一旦诊断为aSAH,治疗原则上,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动脉瘤破裂后3天内)可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风险,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较低,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手术术式主要包括开颅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具体选择需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动脉瘤的形态与位置等。对于急诊科医师,应保持患者稳定,予以适当镇静、充分降压,避免动脉瘤破裂。如患者出现颅内高压或出血量大,应以挽救生命为主要原则,进行紧急手术。
李浩教授:
aSAH急性期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动脉瘤再破裂风险,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动脉瘤夹闭术和动脉瘤栓塞术。其次,应处理颅内出血所造成的脑组织损伤或血性脑脊液刺激等。开颅手术可直接处理出血部位、引流脑脊液,有助于避免颅内血肿造成机械性压迫导致血管痉挛;而介入手术仅能处理动脉瘤,需另行腰穿引流脑脊液,但手术安全性较好、时长较短。两种术式各有利弊,需根据动脉瘤位置、形态、大小、周围血管进行合理选择。整体而言,对于神经外科医师,建议尽早为aSAH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重症aSAH需于术后转至ICU进行综合管理,以预防血管痉挛、脑缺血等并发症。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预防
Q1
aSAH术后应如何管理以防治并发症?
杨中华教授:
aSAH术后管理的核心在于并发症预防,其中血管痉挛引起的迟发性脑缺血是导致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动脉瘤已处理,可采用诱导性高血压等疗法。另外,最新发表的尼卡地平Ⅱ期临床研究表明,在动脉瘤修复术中置入尼卡地平释放植入物可安全有效地预防aSAH后中重度血管痉挛,而尼莫地平则被证实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还需进一步明确尼卡地平在该领域的临床效用。虽然暂不推荐预防性开展腰大池引流术,但可用于治疗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此外,还可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介入操作。
李浩教授:
aSAH术后并发症可能与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相关,通常需采取扩血管、升高血压、脑脊液引流的方式,以解除血性脑脊液对血管的刺激,从而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另外,还可采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以治疗脑积水,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发作,抗感染药物以预防术后感染等。对于重症aSAH患者,还应积极处理全身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以改善患者预后。
Q2
aSAH术后应如何护理以预防复发,改善长期预后?
李浩教授:
对于Hunt-Hess分级Ⅲ-Ⅴ级的重症aSAH患者,如术后处于长期昏迷状态,需要康复科、护理科等相关科室尽早介入,积极采取呼吸道管理、肢体被动活动等措施进行综合管理及并发症预防。这些措施均可有效降低残疾率,为患者复苏后的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帮助其实现生活自理,顺利回归社会。
杨中华教授:
出院后定期随访对于预后改善极为重要。对于单发动脉瘤,术后一定时间内应行CTA成像观察动脉瘤有无复发;对于多发动脉瘤,除观察经手术治疗后动脉瘤的情况,还应观察未经处理的动脉瘤的发展与变化。一般建议在出院后3个月和3个月进行短期复查,而长期复查则是在出院后的5年内每年进行一次。另外,由于功能、认知和行为障碍在aSAH患者中普遍存在,因此,认知和行为功能评估也是aSAH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徐峰教授:
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aSAH术后,患者也需要长期、稳定地控制血压,避免aSAH复发。必要时,可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维持在130 mmHg以下。同时,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和平和的心态,也有利于血压的长期稳定控制。除高血压外,高脂血症、高血糖等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也应予以警惕。
总结
由于aSAH急性期多伴有高血压,而血压过高可致动脉瘤再破裂,早期血压控制对于患者预后改善至关重要,可采取尼卡地平、拉贝洛尔等静脉降压药物进行个体化的控制性降压。同时,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并根据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术后需进行综合管理以预防并发症发生,如血管痉挛导致的迟发性脑缺血等。在此方面,有研究发现,在外科术中植入尼卡地平释放植入物有助于预防中重度血管痉挛,未来还需要更多证据加以支撑。待患者出院后,应进行规范化的长期随访,通过影像学观察、血压管理等手段,以预防aSAH复发,从而保障患者的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学分会,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 等. 中国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4, 104(21):1940-1971.
[2]徐跃峤, 石广志, 魏俊吉, 等.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23)[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3, 20(02):126-145.
扫码观看更多会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