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男性患者,因“双下肢突发怕凉、麻木、疼痛11小时”紧急入院,行血管超声示腹主动脉末端及左髂、胫前胫后动脉血栓形成,双肾萎缩,急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左下肢动脉取栓术”,以“急性动脉栓塞(双下肢)”收住入院。术后测得血压189/108 mmHg,诊断为高血压急症;实验室检查示心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
对于此类临床情况复杂的患者,围术期应如何管理以改善预后?
患者简介
基本信息
老年男性,因“突发言语不利5小时”入院。
现病史
入院前11小时突然出现双下肢怕凉、麻木、疼痛,以左下肢为著,持续性针扎样疼痛,双下肢皮色苍白,皮温低,伴乏力,无头痛、头晕等不适。于当地医院未行特殊治疗,双下肢症状逐渐加重,双大腿皮肤出现花斑样改变。入我院行血管超声检查示:腹主动脉末端及左髂、胫前胫后动脉血栓形成,双肾萎缩,急诊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左下肢动脉取栓术”。术后以“急性动脉栓塞(双下肢)”收住入院。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均无特殊。
体格检查
血压189/108 mmHg,心率112次/分。
专科检查
双侧腹股沟以下皮温明显降低,皮色苍白,双大腿皮肤呈花斑状改变,双下肢活动障碍,肌力0级。左侧股动脉未触及搏动,双侧腘动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均未扪及搏动。多普勒听诊:双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均未闻及血流信号。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3.49x109/L↑;
血生化:钾2.6mmol/L↓,肌酐324μmol/L↑,肌酸激酶同工酶11.10ng/mL↑;
BNP:>10000pg/mL↑;
D-二聚体:1523.27μg/L↑。
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面高电压;ST Ⅱ、Ⅲ、aVF、V5、V6下移0.05~0.15mv。
图1. 入院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脏B超
腹部彩超
双肾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符合双肾肾病声图像,腹主动脉末端血栓。
双下肢动静脉彩超
CT检查
诊断结果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双下肢)
肾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
高血压急症
低钾血症
治疗经过
围术期管理:
治疗策略 | 治疗方案 |
降压治疗 | 尼卡地平微泵泵入 |
抗感染治疗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
营养支持治疗 | 肠内营养 |
其他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
镇痛、镇静治疗 | |
患肢保暖 | |
监测肝肾功能、肌红蛋白、血常规、凝血指标等 |
转归:经系列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5~90mmHg;复查CT示双肺少许炎性改变,较前好转,主动脉支架术后改变,右侧腰大肌、髂腰肌较左侧饱满,较前程度减轻;余实验室检查指标、专科检查等均逐渐恢复;患者基本情况稳定,整体恢复良好,转康复科行康复治疗。
图3. 复查CT检查结果
精选观点
患者诊断
急性动脉栓塞(双下肢) 高血压急症 肺部感染伴胸腔积液 急性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 急性肾功能不全 低钾血症 主动脉支架术后
治疗方案
(1)下肢取栓术后管理
a. 抗凝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血栓稳定后可改为口服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药。
b. 下肢血供评估:定期监测双下肢动脉搏动、皮温和血供状况。若下肢出现急性缺血(如冰凉、无脉、剧痛),考虑再次介入治疗或手术取栓。
c. 动态影像监测随访:彩超和CTA评估血栓进展和抗凝效果。
(2)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a. 优选短效静脉降压药(如尼卡地平)逐步控制血压,但需避免快速降压,以确保灌注压力。
b. 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外周血管灌注的药物。
(3)改善心肾功能
a. 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减轻容量负荷、改善心功能。
b. 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损伤的药物;密切监测尿量、肌红蛋白尿和肾功能,必要时透析。
(4)纠正电解质紊乱
a. 静脉及口服补钾治疗。
b. 监测血钾和心电图。
诊疗心得
(1)快速诊断与及时干预的重要性
急性动脉栓塞和高血压急症均属于临床常见急症,患者的症状发展迅速,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需要迅速诊断和及时干预。因此,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快速评估,并立即启动相应的治疗流程至关重要。
(2)高血压急症的规范管理
对于高血压急症来说,如何平稳降低患者血压,并且保证重要脏器功能是临床上关注的要点。降压不能过急,也不可有严重血压波动,临床常以静脉持续泵注降压药物实现。同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以及重要脏器功能。
(3)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患者为主动脉支架术后和下肢取栓术后,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治疗涉及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介入放射科、康复科等多个学科。处理此类复杂病例时,多学科合作是成功治疗的关键,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4)个体化治疗策略
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在治疗时需要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栓的部位、大小、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合并症,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5)密切监测与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心律、血液学指标、肾功能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患者教育和长期随访
即使急性症状得到控制,患者也需要长期的随访和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预防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