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生命中最后一首词

文摘   2024-08-22 17:02   北京  

黄庭坚生命中最后一首词

说黄庭坚闻桂花香而悟道,这有点牵强,悟道是自己的事,这个道理他应该早就懂了。更有阿难的故事,阿难是佛的堂兄弟,因爱恨二漏未除,也没能悟道。但黄庭坚文章写得好,又跟着大禅师参禅,奉承话肯定听了不少。什么话都穿了,马屁奉承话穿不了。在黄庭坚的晚年,应该悟到了相当的境界,因为苏东坡认识他的时候看他的词就说黄庭坚不是凡人。文人之间当然也需要互吹,但从前的文人都喜欢参禅悟道,从前的文人固守土地,守土就有文化,往后的人远离土地,再要是看不懂古汉语,那真是世界大同了。不过,守土要不了那么多人,百万分之一,足够了。估计中国宋朝的官员最有文化,琴棋书画,样样拿得起来。但在治理国家时,也出问题,压不住阵脚。文气太重了,让一个国家变得轻浮,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文为何物。好汉们在姨太太的床上滚一滚,也就稀里哗啦了。文人们又总觉得自己有妙计,但这妙计也只合写在文章里。治国的治是在行动上的,不是嘴上说说。要想让传统文化闪光,必须言出必行。

黄庭坚《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我就不相信这次酒会在场的都是将,但也只能写成将,如果是诸人说封侯呢?岂不是得罪了贫下中农?要知道在中国从来就没变过,越不是侯的越爱说封侯,真是侯的,一般都谦虚,都为人民服务,都关心民间疾苦。我这么理解,最少也是一种理解,理解没有标准答案。对黄庭坚来说,理论上悟道肯定没得说,实证到了何种境界,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写诗词于他来说,用杜甫的话讲是小技尔。了不得的是什么,就是参禅悟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不一定是身死,是心死则道生。把将改成人字,这词更好理解。自从作者开始参禅悟道,这才能听到身边的人总在谈论封侯的事,带着一种厌离心,黄庭坚只能独倚楼了。参禅悟道不是避世,有很多说不出来的美妙,没有这些美妙,谁愿意干这事?戏马南台金络头是讲给那些忘不了荣华富贵的人听的。意即: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终究会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戏马台”、“金络头”均为典故,用在这里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气势上可相对应,也将自己遭受了政治打击后的消极虚无的思想理念,含蓄深婉的流露了出来。

万事尽随风雨去,与苏东坡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讲东西。人生就是个过程。酒味今秋似去秋,也就是陶渊明的:

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若问这是怎么对应上的,因为黄庭坚为了参禅悟道,曾经戒酒十五年在于酒在于有亭醉翁。于是,黄庭坚哈哈大笑,像少年一样不识愁滋味。何以故?能婴儿乎?

 

京城客毛建福
毛建福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