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娜《创新的历程》|全球化简史·第126讲:“伊比利亚时代”麦哲伦环球航行、《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文摘   2024-11-27 06:26   浙江  

你好,我是常娜,感谢看见。《创新的历程》是我在过去几年读书,与不同的教授、学者、创业者以及读书人学习交流过程中创作的通识启蒙课程。通识与人文博雅(liberal arts)教育并非培养具体的技能,而是以人本主义精神,关注每个人本身,培养丰富健全的人格、培养一个人获得并经营幸福的能力。

工业革命使得标准化生产与教育应运而生,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人成为社会机器的零件与附属,人的意义以及个人的独特价值被标准化的框架固化、压抑,这导致后工业化时代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里希望与你探讨并分享我们可能共识的问题,那就是:在人工智能与愈加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如何「安身立命」?
如何找到个人的热爱与独特价值?如何经营自己陡峭的成长曲线?如何具备对生活的掌控力?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问题——创新的问题。创新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创新从提问开始?《创新的历程》的使命是提出问题并唤醒更多人们“提问的意识”和生命力,在过程中找到热爱与获得价值感和具备幸福的能力。
尼采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一次性的奇迹,应该听从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

《创新的历程》第四季|全球化简史

大航海1.0时代:新航路开辟“伊比利亚时代”

第126讲:麦哲伦环球航行、《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一个民族若要去遥远之地充实自己的财富和知识,受到启迪,必须具有返回故土的能力。后代把返回故土叫做“反馈”。对发现者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它有助于说明为什么出海,为什么敞开海洋标志着人类的一个伟大时代。在人类一次又一次的探险事业中,没有反馈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享受并得益于前人的反馈,是人类的主要能力。海上冒险行动,甚至是它们的单程成功,本身并无重大意义,在历史上也不会留下任何记录。所以到达目的地还不够。要使世界上各族人民相互得益,必须有返回的能力,回到启航的地方向乡亲们传播航海者在异国发现的物品和知识。

——丹尼尔·J·布尔斯廷[1]

01|香料漂流记


费南多·德·麦哲伦(1480-1521)是葡萄牙探险家,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麦哲伦在1519-1522年间,首次环球航行,历时1082天,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证实了“地圆学说”,但其航行的目的不单是证明地球是圆的,更是为了寻找香料。

胡椒作为香料,在印度与东南亚都有出产,属于最为大宗的品类。英文里,“物种”(species)和“香料”(spices)这两个词都源自拉丁语的“spec”(单数形式)和“species”(复数形式),它们的基本含义是指种类、形态或者指代一系列物品的外观特征。根据词源学家沃特·威廉·史基特(Walter W. Skeat,1835-1912)的研究,在中世纪英语中,“spis”、“spyses”或“species”这些词汇通常用来指代交易中的各种芳香植物和药材。按照史基特的观点,现代英语中“species”一词的含义经历了演变,最初是用来指代肉桂、丁香、肉豆蔻和番红花等整体的香料类别,随后才扩展到区分各种具体的香料植物。最终,“species”的含义进一步扩展,包括了非香料类的植物和动物。因此,英语中“species”一词的形成很可能与区分不同香料在经济价值和审美上的差异有关。香料与人类一同跨越各地,相互影响,这一历史可以追溯到现存神话中最为古老的时代。[2]

除了胡椒,亚洲还出产另外几样稀有的香料,例如丁香与肉豆蔻,只有印尼东部的马鲁克群岛才有出产。在大航海时代,胡椒运回欧洲价格可以升上百倍,丁香与肉豆蔻则可以升上千倍。

图:作为香料(上)与作为植物(下)的丁香与肉豆蔻

为什么胡椒和其他一些辛辣佐料在当年会令欧洲人感到那么珍贵?

十五世纪末葡萄牙人出发到亚洲海域时,胡椒已不是餐桌上奢侈的调味品而是欧洲厨房内的常用品了。胡椒的需求是欧洲畜牧业引起的。由于没有足够的冬季饲料,须待几个世纪后才能解决,所以欧洲的农民只能养几头用以选种育种的家畜过冬,而把其他牧畜杀死,一般把肉腌起来保存。腌制过程中除需用盐外,还需大量胡椒来调和盐本身难吃的味道。[3]

兰德斯认为[4]:当时的生活条件有限,要设法解决食品的保藏问题。在那时,粮食勉强够吃,而到了漫长的冬季,除了饲养种畜、役畜和马匹以外,就不可能再拨出大量的谷物喂别的牲口。所以,人们在秋天屠宰牲口就成了传统。在没有人工制冷的情况下,要把这么一些肉保存一年,度过寒冬和暑夏,人们只好用烟熏、盐腌和涂抹香料等办法;等到烹饪的时候,还用浓浓的佐料调味,把肉的腐味掩盖起来。有一种似乎自相矛盾的现象:气候炎热的地方,吃的荤菜通常比寒冷地区更辣,道理就在于他们需要更多的掩盖。辛辣佐料还有一层好处,尽管从前的人不可能了解这一点。这就是它们能够杀死或减少那些促使食物腐烂的细菌和病毒。由此可见,对于中世纪的欧洲来说,香料不只是一种奢侈品,而且也是一种必需品,它们的市场价值证明了这一点。

在当时,西班牙在与葡萄牙的海洋霸权争夺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1494年6月7日签署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两国约定在佛得角以西370里格处进行界线划分(即西经46°37',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属于葡萄牙,线西归西班牙。这样,葡萄牙控制了好望角航路,而西班牙则转向西方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

尽管哥伦布、科尔特斯、维斯普奇等人进行了多次尝试,但“新大陆”似乎一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阻断了他们向西通往东方的道路。相比之下,葡萄牙在海外殖民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达·伽马于1497年成功航行至印度,带来了高达60倍的巨额利润。当葡萄牙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垄断了从东方到欧洲的贸易航路时,西班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02|麦哲伦航行


费迪南德·麦哲伦,于1480年10月17日出生在葡萄牙北部的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属于低级别的贵族阶层。在他10岁那年,他进入了王宫开始服役,而在16岁时,他加入了国家航海事务厅,开始了与航海相关的工作。麦哲伦自年轻时就对海上探险充满热情。

在他25岁的时候,麦哲伦参与了对非洲的殖民战争,随后又与阿拉伯人进行了争夺贸易控制权的战争。到了30岁,他结束了在印度的军事行动,准备返回葡萄牙。然而,在归途中,他的船只不幸触礁,导致他和船员们被困在了一个荒岛上,直到很久之后才被救援船只救出。由于这次事件,他的上级晋升他为船长,并让他继续在军队中服役。

在东南亚参与殖民战争期间,麦哲伦得知香料群岛的东边是一片未知的海域。他的朋友,占星学家法力罗,也计算出了香料群岛的大致位置。麦哲伦推测,这片海域的东边可能就是美洲大陆。他坚信地球是圆的,这一信念促使他萌生了进行环球航行的想法。

图:麦哲伦画像

在这个关键时刻,卡洛斯一世看到了希望。他决定支持备受冷遇的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麦哲伦的航行路线绕过了葡萄牙的势力范围,重新开辟了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这正是卡洛斯一世梦寐以求的。于是,国王决定全力支持麦哲伦完成他的环球航行。

图:麦哲伦船队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之中走过的路线

图: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麦哲伦这次航行推动了地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为后来的地理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此外,麦哲伦的航行还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创新,船员们需要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来观测天文现象、测量海洋深度和温度等,这些需求促使航海技术和装备不断发展和完善。


03| 葡萄牙人如何发现南美洲大陆?[5]


在西班牙探险家踏上美洲大陆的同时,葡萄牙人也意外地发现了这片新大陆。1500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派遣卡伯拉尔率领一支由13艘船组成的舰队前往印度,目的是对抗穆斯林并控制印度洋。这次航行中,达·伽马并未参与,而是巴托罗缪·迪亚士和他的兄弟迪奥戈·迪亚士分别担任船长。3月9日,舰队从里斯本启航,采用了远离陆地、直线航行的策略。然而,航行并不顺利,一场暴风雨导致一艘船失踪,随后舰队误入南大西洋的无风区,被洋流带向西漂流,险些遭遇灭顶之灾。幸运的是,4月22日,他们在南纬17°附近发现了陆地,无意中发现了南美大陆。

葡萄牙人当时并不知道,这股洋流不仅救了他们,还引导他们到达了南美。这是因为当葡萄牙船队越过佛得角,进入赤道无风带时,他们被南赤道暖流带到了南美大陆附近,随后转向西南,形成了巴西暖流,最终将他们带到了陆地。以往葡萄牙人前往非洲时,由于离海岸线较近或先到圣乔治岛中转,赤道逆流会将他们带入几内亚湾。这次由于离海岸线太远,超出了他们的经验范围,导致了这次意外。

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主要由风力驱动,与风带分布密切相关。洋流还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形成过程复杂,但它们常年沿特定方向稳定流动。古希腊人早已注意到洋流的存在,因其像河流一样流动而得名。

洋流的分布有规律可循。以大西洋为例,北大西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南大西洋则呈逆时针方向。北大西洋由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构成一个漩涡,中心相对平静,形成了马尾藻海。赤道附近的北赤道暖流将大量海水从东部带到西部,南赤道暖流加剧了这一趋势。为了保持海平面平衡,赤道逆流将海水从西向东带回东部。

太平洋的洋流分布与大西洋类似,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北两极附近形成相反方向的洋流。印度洋由于面积较小,北半球没有形成大漩涡,而是由季风暖流和赤道逆流形成小漩涡。

洋流根据其流向和温度差异被分为寒流和暖流。寒流是指从寒冷地区流向温暖地区的洋流,而暖流则是从温暖地区流向寒冷地区的洋流。在洋流的行进中,它们携带着丰富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是浮游生物的营养来源,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主要食物。当寒流和暖流相遇时,水流的混合将矿物质带到海洋表层,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进而吸引鱼类聚集,形成了渔场。例如,北海道渔场是由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形成的,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的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则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也得益于东格陵兰寒流,而墨西哥湾暖流实际上是北大西洋暖流的一部分。

然而,并非所有渔场的形成都依赖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例如,秘鲁渔场就是一个特例。秘鲁渔场的形成并非因为寒暖流的交汇,而是因为秘鲁寒流是一种上升流。在秘鲁沿岸,东南信风推动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导致表层水位下降,深处的秘鲁寒流因此上升形成补偿流,将矿物质带到浅海区域。由于该地区接近赤道低气压带,多云多雾,浮游生物因此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从而形成了大渔场。

非洲西岸的东南大西洋渔场也因类似的上升流条件而形成。这里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离岸流,本格拉寒流随之上升形成补偿流,促进了渔场的形成。相比之下,印度洋东岸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附近并没有形成大渔场。尽管这里有西澳大利亚寒流北上,但由于该地区主要受季风影响,信风影响较小,未能形成离岸流,因此西澳大利亚寒流也无法上升形成补偿流,导致该区域未能形成大渔场。


04|《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新航路开辟初期,葡萄牙捷足先登,发现了好望角及非洲大陆,葡萄牙人首航的丰厚收获引起了西班牙的嫉妒,双方在非洲首先展开角力。1492年,哥伦布抵达新大陆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就新土地的归属问题发生矛盾。1494年6月,经过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西班牙人)的协调,两国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托尔德西里亚斯小镇签订了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协议《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后,关于香料群岛的主权问题成为了焦点。根据最初的教皇子午线规定,西经46°线以东的区域属于葡萄牙,而以西则归西班牙。然而,随着地球圆形的确认,香料群岛的位置变得模糊不清,因为它似乎既可以位于子午线的东侧,也可以位于西侧。这一模糊性引发了两国间的激烈辩论。最终,在1529年,经过教皇的斡旋,双方达成了新的协议。新协议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经度处划定新的分界线,该线以西的区域划归葡萄牙,以东则归西班牙。这条线大致位于东经144°,根据这一划分,香料群岛和菲律宾群岛都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尽管这看似对西班牙不利,但条约中还包含了一项补偿条款:由于香料群岛最初是由西班牙发现的,葡萄牙作为放弃权利的一方,需向西班牙支付35万金币作为补偿。

此外,协议还规定两国将共同垄断欧洲以外的世界,并特别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约550公里)的子午线作为两国势力的分界线(即西经46°37’的经线)。分界线以西的地区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于同年的7月2日和9月5日批准了该条约。这条分界线被称为“教皇子午线”,标志着西班牙和葡萄牙首次对地球进行了瓜分,其中欧洲—非洲以东的新发现土地归葡萄牙,以西的新发现土地则归西班牙。

图:《托德西拉斯条约》的签署过程

图:《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葡萄牙保存的条约版本的首页

(西班牙语:Tratado de Tordesillas,葡萄牙语:Tratado de Tordesilhas) 

图:《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下的教皇子午线位置图

图:西葡队世界海洋势力的划分


参考资料

[1] [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发现者: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历史》上册,吕佩英 等,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85-186页。

[2]参考资料:[美]加里·保罗·纳卜汉:《香料漂流记》,吕奕欣 译,天地出版社2019年版。

[3] [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发现者: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历史》上册,吕佩英 等,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29-230页。

[4] [美]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门洪华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页。

[5] 参考资料:李不白:《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版,第140-155页。


- 往期课程 -

《创新的历程》第四季|全球化简史:海洋文明与工业化

《创新的历程》|第四季:全球化简史:海洋文明与工业化进程(发刊篇)

第119讲|从独木舟、木筏到船、水密隔舱的发明

第120讲|早期的船如何测水深呢?

第121讲|历史上航行如何解决动力机制问题?帆的发明

第122讲|布匿战争乌鸦吊桥的创新思维

第123讲|“伊比利亚时代”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第124讲|“伊比利亚时代”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第125讲|“伊比利亚时代”达·伽马到达印度与航海创新


《创新的历程》的课程系统:通识课程与启蒙

陪伴每个成长中的伙伴都能
获得心之力与健全的人格

愿力即人生,希望陪伴更多人找到热爱
本课程网络知识平台发布,众筹出版,
让一个灵魂影响另外一个灵魂!
- 感谢您的支持乐捐 -

创客史记
听说会投资自己的人,都选择了这里。每个人的精进都是一部史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