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伊斯兰科学的兴起
第98讲:伊斯兰文明的贡献:
为什么伊斯兰科学兴起?
罗素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的里程碑。”
任何文化要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通过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才能适时地发展。伊斯兰科学的兴起对推动中西方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时间、空间助力作用,将古希腊等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在时间上接续下来,同时在空间上起到文明的桥梁作用。
01|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半岛的内陆,广袤无垠,多为沙漠与荒原所覆盖,其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极大地限制了农耕文明的发展。因此,生活在那里的阿拉伯人自古以来便以游牧为生,他们依傍着稀有的绿洲,在半岛的辽阔疆域内迁徙流动,逐水草而居。这种生活方式促使了部落与氏族的形成,他们以绿洲为中心,分散而居,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各氏族之间常常因争夺生存资源而爆发冲突与战争,半岛上弥漫着一种不安与动荡的氛围。
图:阿拉伯半岛地形图
穆罕默德诞生于公元570年的麦加城,麦加城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心脏地带。穆罕默德自幼失去双亲,在叔父的引领下踏入了商途,足迹遍布巴勒斯坦的广袤土地、地中海东岸、叙利亚的古城遗迹以及阿拉伯半岛的各个大都市。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眼界大开,还让他有机会深入了解犹太教与基督教的教义,为日后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相信《古兰经》为造物主命天使给其最后使者穆罕默德逐字逐句的启示,而圣训则是穆罕默德的言行录。伊斯兰这一名称来自《古兰经》,源自闪语字根S-L-M,意为“追随、服从(真主的律法)”;穆斯林的名字也来自这个字根,意为“追随者”、“和平与善的实践者”。
穆斯林信仰独一且无与伦比的造物主安拉,并相信人生意义和目的是追随、服从和取悦造物主安拉(真主)并慈爱所有真主的创造物。伊斯兰教导安拉在人类历史长河里都有派遣了众多先使者带领并教导人类,历代各个时期、民族都有,其中包括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尔撒(耶稣)等,而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古兰经载有他所得的讯息。
02|翻译运动
当中世纪的欧洲深陷黑暗,阿拉伯人及各族穆斯林在哲学、宗教、历史、文学、地理、逻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和建筑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一场翻译运动,将散落在不同国家的文明通过翻译为阿拉伯语,使得文明得以流动和融合,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
早在倭马亚朝(公元661-750年)时,阿拉伯人就开始汲取国外的应用科技知识和各种学术理论知识, 至阿拔斯朝(750-1258年)这股学习外邦先进文化,以外促内的文化浪潮达到高峰, 形成了公元800至1100年间的阿拉伯学术全盛期。
8世纪中叶起,在多位开明君主鼓励与推动下,阿拔斯王朝赞助、鼓励了一场大规模的翻译运动,伊斯兰世界开放大门鼓励接受希腊哲学与科学,大量典籍从叙利亚文与希腊文翻译成阿拉伯文。[1]除了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所沉淀的智慧也被翻译成了阿拉伯文。早期阿拉伯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学者阐释《古兰经》的需要,这反映出早期阿巴斯王朝的统治极大地受到伊斯兰理性主义运动的影响,试图将信仰与理性结合,鼓励了对科学的探究。[2]
大批富人斥巨资赞助翻译运动,翻译迅速成为一桩获利颇丰的生意。资助人赞助翻译运动,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带来资金,如农业、工程项目和医学等方面的实际收益,另一方面是因为资助行为很快转变成了显示其社会地位的礼仪性文化活动。
从中国传来的造纸术在帝国境内也快速传播,这一点也使得大规模翻译运动成为可能。纸对阿拉伯社会的学术文化所产生的效应是巨大的:它使得书籍的生产变得廉价而有效率,鼓励了学术、通信、诗歌、文档保管和银行业的发展。纸的到来也有助于提升识字率。由于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文学基础,因此自从伊斯兰教诞生以来,读写能力就一直受到鼓励。
翻译运动时期(813-833年),巴格达汇集了无数古代文化的典籍,买蒙为此专门建立了一所翻译和研究机构“智慧宫”,它是自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亚历山大港博物馆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机关,主要职能便是翻译介绍除希腊文学作品之外(阿拉伯人认为波斯的文学作品最高明)的涉及医学、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哲学等方面的各个学科的理论成果。[3]
资料显示,在阿拔斯王朝初期,希腊-阿拉伯翻译运动才正式开始。然而,在此之前,伊斯兰帝国的崛起已经为翻译运动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背景和环境。阿拉伯人的征服活动在倭马亚之前及倭马亚时期已经扩展到西南亚、波斯和东北非洲,为后来的伊斯兰文明奠定了基础。这些征服活动将以前孤立的社会和民族联系在一起,促进了贸易路线和农业的发展,推动了臣民内部物质财富的进步。在倭马亚王朝的统治下,不同地区之间实现了政治上的稳定,这促进了识字率的提高以及教育机构的发展。这些因素为翻译运动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和环境,使翻译运动得以蓬勃发展。随着伊斯兰文明的崛起,希腊-阿拉伯翻译运动得以兴起,成为了连接东西方文化的重要桥梁。
图:古阿拉伯人学习的场景
智慧之家是阿拔斯时期的主要学术中心,在伊斯兰黄金时代和翻译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智慧之家的图书馆遍布不同学者的著作以及从希腊、波斯和印度文明翻译而来的书籍。
图:智慧之家
在马蒙的统治下,智慧之家蓬勃发展,马蒙派遣学者前往文明世界,搜集各种科学和文学作品进行翻译。马蒙领导下的翻译运动使得智慧之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文学书籍之一,直到公元1258年蒙古人攻破巴格达。蒙古人对巴格达的破坏和掠夺,也包括对智慧之家的摧毁。
百年的翻译运动,将阿拉伯学术的精髓,包括保存的希腊古典著作等东西方文化遗产,以及阿拉伯人的创新与发展,传递至西方,为欧洲文艺复兴点亮了道路。同时,他们将印度的数字系统和中国的四大发明引入欧洲。
从西班牙的科尔多瓦至孟加拉的戈尔,他们建造了众多杰出的建筑,这些伊斯兰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医学界,穆斯林中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医学家和药学家,其中拉齐与伊本·西那最为著名。拉齐是伊斯兰世界杰出的临床医生,著作丰富,其《医学集成》对西方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伊本·西那的《医典》则被誉为医学领域的权威之作,其系统的编排方式在同期医学著作中独树一帜。12世纪,《医典》被译为拉丁语传入欧洲,随后数百年间一直是欧洲医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并多次再版。
17世纪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断言:“我们拥有的科学主要来自希腊人。”此言非虚,却非意在贬低罗马、阿拉伯及其他地域学者的贡献。
事实上,“阿拉伯学者”的角色远非仅是希腊智慧的传递者。他们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深入探讨了理智、灵魂、思维与生活的本质,同时对上帝与宇宙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批判性地吸收希腊思想的过程中,阿拉伯人逐渐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03|伊斯兰黄金时代
伊斯兰教在传遍整个北非之后开始进入欧洲,成为基督教世界的最大威胁。到8世纪,伊斯兰军队已经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并威胁要通过高卢继续入侵北欧。爱德华·吉本在其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探讨了一个问题:如果伊斯兰军队北进成功,会对欧洲文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旦他们到达比利牛斯山,就可以很轻松地一路向北,直抵苏格兰。那么,“现在牛津大学的课堂里可能在讲授《古兰经》”。阿拉伯帝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扩张,主要是因为他们实现了经济中兴,这是从地中海辉煌的罗马帝国继承来的。在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斯,罗马人和西哥特人留下的灿烂文明让入侵的摩尔人大受裨益,重现了昔日的繁华盛景。科尔多瓦是当时一流的学习中心。阿拉伯帝国得以扩张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技术。阿拉伯人发明了星盘和象限仪,可用于天文导航,阿拉伯人还发明了三角形船帆,取代了罗马人使用的传统方形帆,让船能够逆风而行,横渡地中海和印度洋到达远东地区。第三个关键因素显然是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穆斯林和基督徒一样,坚信只有他们的宗教才是正道,他们将传教视为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到13世纪,基督徒从摩尔人手中夺回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然而200年后,伊斯兰势力又从东方向欧洲渗入。[4]
8至12世纪,伊斯兰教迎来了黄金时代,这是伊斯兰教影响力扩张与全球交流深刻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伊斯兰教不仅在欧洲地区取得了显著的传播与影响力,伊斯兰黄金时代对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几乎整个欧洲在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之前,都深受伊斯兰教价值观与利益导向的影响。穆斯林帝国的疆域辽阔无垠,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从马格里布延伸至远东,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与地理融合。
阿拉伯人不仅是伊斯兰教的传播者,更是国际贸易的推动者,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球,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与物的流动。从远东的珍贵香料、华丽丝绸、辛辣胡椒到璀璨珍珠,这些商品经由阿拉伯商人之手,跨越千山万水,抵达欧洲市场。同时,阿拉伯商人还首次将非洲的奴隶引入欧洲,这一历史现象深刻反映了当时全球贸易网络的复杂性与广泛性。
穆斯林探险家、航海家、学者、商人与旅行者们,如同一条条无形的纽带,将各大洲与文明紧密相连。他们勇敢地跨越地理障碍,不仅促进了商品与财富的流通,更推动了知识、文化与技术的广泛交流与融合。这种前所未有的交流与合作,使得原本孤立隔绝的地区与文明逐渐开放,知识传播的速度加快,商品交换的规模扩大,经济合作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伊斯兰科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表:伊斯兰科学阶段分类[5]
8世纪至13世纪被称为伊斯兰黄金时代,为何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出现在早期阿拔斯王朝统治期间(750-1258年)?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伊斯兰科学的黄金时代?吉姆·哈利利在《寻路者: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指出:
① 阿拔斯王朝受到波斯文化的很大影响,比较开明,对外界知识产生了强烈兴趣,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② 特别是阿拔斯王朝哈里发Al-Mamun对占星术有强烈兴趣(虽然这并不符合伊斯兰教义),更是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③ 阿拉伯帝国在与唐朝的怛逻斯之战中抓到了一些战俘,他们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帝国,大大方便了知识传播。[6]
04|为什么阿拉伯科学逐渐衰落?
9-12世纪阿拉伯语系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甚至使我们感到困惑,伊斯兰及阿拉伯衰落速度之快及彻底恍如其当初崛起一样令人迷惑。学者们老是尝试去解释它,就像去解读罗马兴衰一样。这些疑问是极度复杂的,根本不能简单地解决。
——乔治·萨顿,《西方文化在中东的孵育》
阿拉伯帝国在公元10世纪到12世纪达到鼎盛,为什么在黄金时代之后,阿拉伯帝国未能产生现代科学革命,反而逐渐衰落?
在蒙古人的入侵下,阿拉伯帝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阿拉伯精英几乎全部遇难,只剩下少数工匠得以幸存。从此,阿拉伯文明在科技水平上开始下滑,一直萎靡不振。
此外,到了后期,宗教保守势力开始压制科学的发展,例如拆毁天文台,对科学家进行审判等。同时,阿拉伯地区的教育体制逐渐趋于经院化,缺乏创新和活力。相比之下,12世纪的欧洲,大学与宗教势力的交锋使得世俗思想越来越活跃,智力与创新在大学中不断涌现。因此,两种文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发展成了截然不同的样子。
戴维·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总结了阿拉伯科学衰落的两个原因:保守宗教势力的阻挠日益增强。其次,内部宗派斗争和城邦战争。一般说来,欣欣向荣的科学事业需要和平、繁荣和物质资助,而这三种要素在中世纪晚期的伊斯兰都不复存在。
神学家安萨里被视为是伊斯兰科学衰落的罪魁祸首,他认为不应事事皆以理性探求的手法来解读超越科学范畴的问题。安萨里对因果关系的解释是,当火焰燃烧棉花时,火光并非火焰所致,而是真主的意志,真主可以随心所欲地让火光出现或消失。社会学家托比·哈夫认为安萨里对科学的态度对伊斯兰文明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伊斯兰科学的衰落主要源自这些宗教哲学的反对声音。
此外,随著发现美洲大陆带来的财富,欧洲的统治者资助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手笔超越了伊斯兰世界,使欧洲发展科学的速度远超其他地方,令其他文化的科学发展看似相对较慢。有专家聚焦于1492年后伊斯兰文明在经济方面的衰退导致文化衰落,当欧洲的海路商人在1497年打通了印度洋后,伊斯兰世界失去了东亚香料和其他商品的垄断,这使得非常倚赖政府支持的科研无以为继。
中亚曾经是欧亚大陆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在蒙古入侵后,由于内战等一系列原因,这条贸易路线的重要程度逐渐不复往昔。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降低了陆地贸易的重要性。虽然蒙古帝国时期,欧亚大陆的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密切,但中亚在其中的地位,无疑是下降的。
在《早期现代科学的兴起》中,托比·哈夫对于为什么现代科学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伊斯兰(或中国)文明的问题给出了如下论证:
现代科学的兴起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结果。这种文化以特定的文明为基础。它容忍、实际上是保护和促进了那些离经叛道、标新立异,并与公认的宗教和神学教导格格不入的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具有一种独特的人文主义精神。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在欧洲西方的宗教与法律预设中,就已经暗含着科学世界观的关键要素。
换言之,伊斯兰文明缺乏一种对科学进步持友善态度的文化,而中世纪的欧洲却有这种文化。
这种反差在正规教育领域最为明显。正如哈夫所指出的,中世纪的伊斯兰学校中没有科学课程,这反映出穆斯林不想建立依法自治的机构。伊斯兰学校是根据《宗教捐赠法》设立的,这意味着它们负有遵循创建者宗教承诺的法律义务。伊斯兰教法不承认任何社团或实体,这样就断了承认大学之类机构的希望,使得各种学术规范无法在这些机构中发展起来。中世纪的中国同样没有致力于学术的独立机构,一切都依赖于官方机构和国家。在伊斯兰世界里,直到19世纪才开始有了合法的自治机构。
资料补充:外敌入侵/灌溉农业衰弱[7]
中亚的自然生态比较脆弱,农业发展极度依赖精细的灌溉农业。在蒙古入侵时代,中亚的许多灌溉设施都遭到系统破坏,本地人口也因蒙古入侵而大幅减少。此后,由于缺少维护以及灌溉设施的荒废,中亚的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即使在数百年之后,人口也未恢复到蒙古入侵前的水准。
图:中亚独特的灌溉系统——坎儿井
中亚以西,整个中东和北非在这一时期都经历了类似的灌溉农业衰弱过程。除了蒙古入侵以外,气候变化、长时期开发导致的土地盐碱化和沙化也是造成农业衰弱的原因之一。由于农业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从事脱产研究的学者数量自然也会减少。
不过正如前面的量化研究显示的那样,在蒙古入侵之前,中亚和伊斯兰世界的科研产出就已不复当年盛况。也许外敌入侵导致了中亚的经济衰弱,减少了此后文化领域产生复兴的可能。
参考资料
[1] 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兼古典学者德米特里·古塔斯认为,翻译运动与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或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同等重要,并且属于同样的叙事。
[2] [英]吉姆·哈利利:《寻路者: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李果 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20年版,第xxix页。
[3] 顾世群:《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与科学》,期刊《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4卷,第10期,2008,p78。
[4] [西]胡里奥·克雷斯波·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黄锦桂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版。
[5]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399页。根据文字信息整理表格。
[6] [英]吉姆·哈利利:《寻路者: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李果 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20年版。
[7] 参考资料: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73388/answer/35751248#!。
- 往期课程 -
《创新的历程》第三季(古罗马-拜占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