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到小寒了,冷气积久则为寒,小寒之后,天气的冷会再上一级,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这个时候阳气初生,自然界的正能量也要慢慢地逆转局面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说到,“此时如特别寒冷,肾气封藏,人身必健美也。”小寒天气越冷,在这段时间肾气、肾精封藏得越好,人的体质根基会越稳固,相反,“冬不藏精,春必温病,”这个时期如果肾精和阳气封藏不好,开春后阳气的升发就会不得力,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所以,小寒后我们一定要做好强肾气、固肾精的工作。具体要怎么做,往下看。
为什么说冬季补肾藏精刻不容缓?
●抗病能力需要充足的肾精
“肾者,人之本也,”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等各种生活活动,都和肾有关。肾属水,主收藏,我们先天的能量都是靠肾来储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肾精”。《素问》里有说,“夫精者,生之本也。”肾精充足,封藏得好,人的生命力和抗击病邪侵袭的力量就强。
肺属金,肾属水,肾主纳气,负责促进肺吸清呼浊,也就是说,肺里的清气必须下达到肾,我们的呼吸才能平稳顺畅。身体抵御病毒的侵袭,需要有充足的肺卫,肾精充足,摄纳得当,才能供给肺卫。
感冒生病不光会损伤肺气,还会损伤我们的肾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感冒生病之后会有怕寒、手脚冰凉、容易出虚汗等问题。受损的肾阳和耗损的肾阴如果不及时补上,明年我们的身体就没有足够的阳气去升发,阳气不足,体质也会变差,很多慢病更容易反反复复。
●冬季补肾精是来年春天养肝的关键
肾属水,肝属木,肾水生肝木,肾为肝之母,冬季藏精,就是肾这个母亲为肝的生发储藏营养的过程,有了肾水的滋养,肝木才能健旺,同时,充足的肾水还能控制得住肝木不过分生发,但是如果肾水不足、肾精匮乏的话,就会出现水不涵木,肝火过旺的情况。
这些问题都和肾精不足、肝火过旺有关。
眼睛干涩、胀痛。肾藏精,肝藏血,肝开窍于目,受血而能视。如果肾精、肝血不足,肝火又过旺,直接上炎至头目,就容易出现看东西模糊、眼睛红、眼睛痛的问题。很多人反映在新冠之后,出现了视力降低、视物模糊的问题,这其实也和新冠感染后,肝血、肾精大量耗损有关。
白发脱发,面容憔悴。发为血之余,肝血不足,无法濡养至发根,让头发的生长有充足的营养,就容易出现脱发、头发稀疏、没有光泽,白发等问题。另外,头发的脱落还和阳明经脉衰有关,阳明经脉属胃,它需要靠肾的阳气温煦,肾精不足,胃气温煦不够,胃经的气血就会开始虚弱,阳明经脉衰也会变快。
失眠多梦,睡不安稳。睡不踏实,一方面和肝火旺、肝血不足有关,肝藏魂,肝血不足,藏不住魂,就容易“魂不守舍”,睡觉时翻来覆去,多梦易醒。另一方面和心火旺有关,中医认为,心火在上焦,肾水在下焦,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就会不受制约,人也容易心烦意乱,入睡难,睡不着。
头晕头痛,记忆力差。肾精不足,肝火旺,上炎头目,就容易出现头晕、额头两侧胀痛的问题;肾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不足,就容易出现反应慢、记忆力衰退等问题。
肾精分为肾阴和肾阳,肾中阴阳又被称为“元阴”和“元阳”,是人体阴血津液和阳气的根本。冬季补肾精,需要把阴阳都调养好。养肾阳在于温阳补气,养肾阴在于滋阴养血。冬季补益肾气、滋养肾精,可以试试这些食物。
●山药
冬食根,山药就是非常适合在冬季食用的根茎食物。山药味甘、性平,补脾益肾。山药很特殊的是,无论是肾阴虚造成的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还是肾阳虚造成的腰膝酸软、手脚冰凉,都可以吃些山药。另外山药色白入肺,肺金生肾水,肺气活跃旺盛也能帮助肾的濡养。山药是甘味的,甘味入脾,所以对补益脾胃也有帮助。
●芡实
芡实有“水中人参”之称,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芡实的“固精”是帮我们身体加固防止阴精外泄的“墙”,在补的时候也防止漏。
●莲子
莲子,性平,味甘、涩,归脾、肾、心经,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兼顾养脾、肾、心。《本草纲目》记载,“莲之味甘,气温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莲子被李时珍奉为“脾之果”,脾肾同调,既能养先天肾气,又能养后天脾气。同时,它的收摄之性,在固脾肾和敛心神上都能发挥作用。
●黑芝麻
黑芝麻,味甘,性平,归肝、肾、大肠经,补肝肾、益精血。中医认为,黑色入肾,黑芝麻也是种子类的食物,凡是种子都聚集了植物的精华元气,蕴涵着强大的生发之力,冬季补肾益精,吃种子类的食物正合适,能给身体的脏腑、经络、皮毛提供能量。
●海参
海参,味咸,性温,归心、肾经,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海参不仅对肾中阳气有益,对肾阴也有帮助。所以对于需要滋补肾精的,用它再合适不过,沿海地区一直也有“交久食海参”的习俗,意思就是,每年冬天的“一九(冬至)”到“九九”这81天,每天吃海参,能够让来年春天体质更强健。尤其推荐黑豆炖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