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江阴赤岸李氏:赤岸李氏究竟是哪里人?
文摘
2024-09-06 23:59
江苏
宋元战争,南宋朝廷最后灭亡。这一历史事件,从宏观上来讲,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从微观上来讲,则改变了很多家族和个人的命运。今天以江阴为视角,讲讲这场战争对一些家族、个人命运的影响。
在徐华根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江阴著姓望族》一书中著录有“江阴赤岸李氏”。文中称“今江阴市顾山镇赤岸村,居住着一个随蒙古统治者进入江南地区的色目人后裔赤岸李氏家族。这个家族……从其先祖嘉那在至元中从丞相伯颜下江南征战,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再从这个家族始迁祖李琪,于明洪武九年由常熟入赘江阴赤岸来看,也已经历了600多年时间。赤岸李氏的先祖出身于当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即《江阴续志·氏族志》所记载的“赤岸李氏,色目人”。自李氏先祖到达江南后,又有四五代人驻守在江南的军事重地江阴、许浦等处,为保障元帝国的安全作出了贡献。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李氏后裔又入籍于他们祖宗仕宦之地,融入当地人之中,在许多领域内为江阴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少成绩。”据《族谱网》称,现在居住在江阴市青阳镇树家村的赤岸李氏族人有1300余人,邵歧(疑应为峭岐)有800多人,华士镇向阳村有1300余人,北漍镇赤岸村有1800多人,另散居在其它村落的还有近万人,总共约1.5万人。此外,广布在京、津、沪、渝等省区,港、澳、台及海外者亦不少。“江阴赤岸李氏”不是江阴本土氏族,而是随着宋元战争的结束迁徙到江阴来的。但经本人研究,关于赤岸李氏的一些说法,似有不少值得探讨之处。事情还得从德祐元年(1275年)十月底,江阴李世修、陆焕投降元军说起。李陆两人投降后,李世修任江阴安抚使,陆焕任江阴安抚副使。此后,江阴旧志对于整个元朝期间江阴官员的记载就十分简略且含糊了。原因应该是元代江阴没有修志,故修志者对元朝官员的任职情况不是很清楚。另一个原因是,元初,元朝在江阴设置官员的方式十分奇特。元朝脱因编修的《至顺镇江志》中记载:
元刺守:(至元十二年三月二日,本郡内附,改镇江府为“江阴、镇江招讨使”,寻改为安抚使司也)江阴、镇江安抚使司达鲁花赤。忽刺出(蒙古人)以蒙古万户行江阴、镇江安抚使司达鲁花赤。至元十二年三月至。这段话的意思是:元刺守(元朝镇江的郡守)。至元十二年(1275年)三月二日,镇江投降后,元朝改镇江府郡守为“江阴、镇江招讨使”,后很快又改为“安抚使”。江阴、镇江安抚使司达鲁花赤为蒙古人“忽刺出”,至元十二年三月到任。也就是说元人将镇江和江阴合在一起,只派一名达鲁花赤担任郡守——达鲁花赤是蒙古语中长官或首长的通称。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中,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然后,赤岸李氏的先辈出场了:《至顺镇江志》载:李占哥(女直人——清之前的古籍中“女真”叫做“女直”),寿州等处招讨使,行江阴、镇江安抚使司达鲁花赤,至元十二年三月至 。也就是说,同一月,李占哥(《江阴李氏宗谱》中称李霑柯)接替忽刺出,担任江阴、镇江安抚使司达鲁花赤。同年的八月十七日,投降元朝的原南宋镇江知府石祖忠被任命为江阴、镇江安抚使、知镇江府事。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二月改江阴、镇江安抚使司为镇江府路总管府。另外,缪荃孙编《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第十七卷宋(四)(附金)中也记载:元改镇江府为江阴、镇江招讨使,寻改为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忽刺出任之,李占哥继任。从这些记载来看,元初,朝廷只派出一名安抚使司达鲁花赤和一名知府,同时管理江阴和镇江两地。原因同样应该是官员的短缺,另外,达鲁花赤还有军事职能,镇江、江阴两地均有水军元军水军驻扎,因此派一人统一管理。从江阴缺乏相关记载来看,达鲁花赤应该主要是在镇江办公。嘉靖《江阴县志》的编者应该是不知道元初如此奇怪的官员设置,因而没有将忽刺出、李占哥作为江阴的达鲁花赤记录在县志中。根据以上资料,我认为《江阴李氏宗谱》称赤岸李氏祖先是蒙古人应该是错误的,赤岸李氏的先祖应该是女真人,女真人在金国统治时期逐渐汉化,自称为汉人,汉化的女真人在元朝属于汉人。明末清初大诗人吴伟业(吴梅村)在其所作《福建道御史赠太仆寺卿谥忠毅李公(即李应升)神道碑铭》中称:“李氏家本河间之宁津(河间府宁津县,元、明、清均属河间府。1928年直隶改称河北,宁津属河北省,现属山东省德州市。)说明李氏当时已逐渐南迁。《江阴续志·氏族志》记载“赤岸李氏,色目人”。“色目人”本义是指非蒙古人的各色人等,也否定了赤岸李氏是蒙古人。
看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山居记琐
关于过去,关于现在; 善于生活,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