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渔民出海之前都要举行祭拜仪式。久而久之,“宋太保”已被尊为当地的海神。
德祐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常州失守,刘师勇变服单骑奔向平江府(现苏州),元军诸将请命追赶,伯颜却说:“不用追,让他逃,刘师勇所逃过的城池,守城之人必会被吓破胆,不战而降。”伯颜确实是懂战争的。
第二年春正月十八日,元军三路大军在临安城下皋亭山汇合,宋廷正式向元军上表投降。当天夜里,南宋丞相陈宜中逃跑,张世杰、刘师勇则各率所部兵离开临安,奉赵昰(端宗)、赵昺(史称宋末帝)到福州。后在崖山海战不敌元军,陆秀夫背着赵昺跳海殉国,南宋枢密副使兼江阴知军张世杰也赴水死,南宋遂亡。
刘师勇见时事不可为,忧愤纵酒卒(有说是醉后堕海而死),尸体随海浪漂至35公里外的台山市赤溪镇铜鼓钦头湾河口。现钦头村海边有刘师勇墓,墓碑刻“宋太保讳师勇刘公大人墓”,钦头村另有太保庙,供奉刘师勇。
据说有一天,钦头村先祖在海边打鱼,见海面漂来一具男尸,眉目如生,不腐不臭,其朝服、腰牌显示为南宋太保刘师勇。村民念其为国捐躯,遂将其收殓在门板上,放于海上,让其继续追随先帝。结果放了四五次,都自动漂回岸边。村民认为他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不愿意离开,便回村拿工具准备安葬刘师勇。回到沙滩上,只见无数只蚂蚁叼着沙子把尸体埋好,顿时对刘师勇肃然起敬。数百年来,当地渔民出海之前都要举行祭拜“宋太保”墓的仪式。久而久之,“宋太保”已被尊为当地的海神。
在江阴则流传着刘师勇在悟空寺“射塔题诗”的传说。据江阴县志记载:常州城失守,刘师勇突围,力战得脱。刘师勇路过江阴悟空寺,当时天气寒冷,手上的血被冻住,刘师勇用热水化开冰血,射一箭于悟空寺塔顶,并在悟空寺墙壁上题诗一首。后来扈驾宋末帝于崖山,末帝跳海,刘师勇悄然离去。
若干年后,江阴城外来了一位僧人,身高八尺,人们从来没有看见他向北而坐。他带着一只箱子,从来不离身,等到僧人死后,人们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是宋朝廷任命刘师勇官职的诰命。人们这才知道,这么多年来,刘师勇落发为僧,隐居于市。
元朝时,江阴诗人王逢作有《毗陵秋怀》一诗:
诗后有序,记常州守城战及刘师勇事迹甚详:
至正甲申秋八月,逢金陵归泊常城下,有老兵能道刘都统事。刘名师勇,山东文安县人,少英锐,涉猎经史,包恢平长兴盗,师勇与有功,授都统制守濠。至元十一年王师渡江,过常州,时宋德祐元年春三月,知州赵汝鉴遁,通判钱彬以城降(与宋鉴少异)。师勇前已入卫,至是与都统王安节、殿帅张彦受命克复之,以姚訔知州事,因共树栅凿濠为捍禦计。夏五月,安节自吕城出,迎王师战不利,彦寻以众降,且迫彦招訔,訔骂曰:若食国厚禄,不能死难,反说我耶?狗彘辱吾甚矣!唾之。
冬十月大军围城数重,宋丞相文天祥发兵来援,连战不利,降臣吕文焕射书入城,谕以祸福,流矢中之,文焕怒,白巴延丞相,建钩援之,属昼夜力攻,馀五十日,师勇登陴裹创拒战,且曰:吾城即破,金山长矣,丞相因谶其语,命舁金山寺沙门问计,沙门实无计,猥言城状如龟,击其尾则四足披露矣。十一月用牛马革为屋以蔽矢石,趋死士相衔辇土填堑,灌脂炮中,焱焰栝发,急攻南门,城遂陷,訔战死,安节被执,终死不屈。师勇从八骑手杀哨骑数十百人,易其衣甲以混,北军裨将张超坠马,师勇斩其头以绐,众曰:亟追。
刘都统所向披靡,得从间道赴行在,扈二王入闽至绍兴,愤懑疽发背卒。江阴孙谟所传亦然,特少异耳。师勇尝经江阴悟空寺,时烈寒冰,血胶手,汤解之,射一箭于寺塔,意气慷慨,复题一诗于壁乃去。孙能记诵之。或曰国初吴城外僧舍有一老僧,长七尺许,居十余年未尝面北坐。人诘其姓名,辄不答,死之日,僧开其箧笥,得师勇官诰,岂其人耶?抑其骑士耶?不可考矣。
逢论曰:赵宋苟安,吴会奸臣擅权,国以殄瘁,天兵所临,望风溃散,襄阳一文焕以孤军抗守六年,卒以援兵不至而降,失江汉蔽,因以危亡。师勇与訔等率创残之卒,以禦百万之师,虽古雄烈,蔑以加此。訔之死绥亦足愧死汝鉴彬彦之徒矣!师勇智略绝人,其轶出重围,可谓骁将战之不利,天也,扈王入闽,犹昔人即墨之志,事之成败,君子有不论焉。文丞相尝谓满城皆忠义鬼,是诚德化所致,若安节出处大略更强毅不屈,凛然有烈士之风,呜呼伟哉!
这里称刘师勇因愤懑,背上生毒疮而死。《江阴县志》中的记载应该是从王逢本诗而来。王逢是元朝时人,其记述应该还是比较可信的,至于刘师勇隐姓埋名,落发为僧,自然只能是坊间传说而已。
清代江阴人金武祥在其所著书《事略》中也有记载。金武祥在赤溪(即广东省的台山县)为同知时,曾以宋末事辑《表忠录》一书,征集相关诗词,桂林词人周颐作《水龙吟》一首:
荒江咽遍寒潮,吊忠更酹兰陵酒。英灵如昨,重围矢石,孤城刁斗。画饼偏安,醇醪末路,壮怀空负。说生平意气,题诗射塔,试旋斡、乾坤手。炎徼重寻祠墓,瘴云深、鹤归来否。琼崖玉骨,赤溪血泪,蛮神呵守。五百年来,天时人事,淋浪襟袖。听鼓鼙悲壮,愿屠鲸鳄,为将军寿。(《蕙风词话》)
看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