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趣:六道也是各有趣味的,否则谁愿意去?地狱早空了

教育   文化   2024-10-22 06:09   福建  

根据2024年【国学会】春分止观禅修营,暨达摩《破相论》分享录音整理









原文: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



吕波:就是一个贪嗔痴,其实你真看明白了以后,然后你再去看世界上几乎所有人,所有的所谓业力,其实都是因为贪嗔痴。


它呈现出万千种相状,每个人的都不一样,无量无边的业力呈现出来,但归根到底就是贪嗔痴。


只要人执着于“我”,它的任何行为,都是贪嗔痴。

这个“我”就是贪嗔痴,唯一的根。


只是每个人贪的东西不一样,贪的程度不一样。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地方,所贪所嗔所痴的比例不同,如此而已。


然后你会发现,没有最贪,只有更贪。你看到一个人贪,瞠目结舌,看到另一个人可能远胜于他。


就好像我们这些年,对于贪官可以贪多少钱,不断刷新上线,可以包养多少情妇,不断刷新下限一样……要知道,这还是明摆着示众出来的。那些没有报道的,没法示众的,不能让人知道的呢?


真是达摩祖师这句话:不可为喻。都不可用比喻来形容。


贪是这样。嗔恨,愚痴其实也是一样的。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做不到。






原文: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着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



吕波:在佛教中六根,六尘和六识,就是: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眼根和色尘,生成一个眼识。举例来说:

这里有一朵花,我的眼睛看到了这朵花,然后在意识里产生:我看到了一朵花。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其实一开始讲佛法,都是这样讲的。他是为了一步步拆开这个“我”。

因为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根尘相合而生识”这本身就是一个误会。

但是没办法,我们先用脑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讲。


这个误会的根本是:


认为有一个“我”的眼睛看到了一朵花,“我”的意识认出了这是一朵花。

这是“我”是最大的误会。


这个我,才是六贼之主。

因为贪嗔痴的根就是这个“我”嘛!





原文: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



吕波:你可以理解,贪嗔痴是一种心的运作模式。


但是这个运作模式它要体现在一个具体的事情上,一个人贪,你总得贪个东西,是贪钱,贪名还是贪色?还是贪图清净?所谓的六贼就是贪具体的呈现,它需要一个载体,六贼就是载体。


这个“我”贪嗔痴,也得有兵嘛。六贼就是它的兵啦。


什么是:沉没生死,轮回六趣?

你的心现在正在贪吃,这就是生;

你的心现在吃满足了,无欲无求,这就是死;

然后你发现一个美女你太喜欢她了,而且还得不到抓心挠肺,你就又降生到饿鬼道了……

这就是一次沉没生死,轮回六趣!


哈哈,六趣,这个翻译挺好的。

六道也是各有趣味的,否则就没人要去啦,地狱早空了。


修行,或者说达摩祖师所传的观心法门,就是让你看到这种因为心的贪嗔痴,引发的“自我”沉没生死,轮回六道,其实都只是一个心的幻觉而已。


因为真正的生死轮回,都是心的感知和反应嘛!

所以,观心法门,是最直截了当发现真相的法门。


当你修行很精深,观心很深入的时候,你会发现,心升起就是生,灭去就是死。就好像我们刚才举的那个例子一样。


但是,这还不是超越生死。


按照《金刚经》的说法,这就是“一往来”。

一生灭,就是一往来,你看到心还是有来有去的。

这还需要轮回几次的。


直到你发现它无来无去,如来如去,彻底证到不动,无生。

正如《庄子》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这就是真正的“断其本源”,彻彻底底地发现:

并没有一个独立于一切存在之外的“我”,在感知这一切。


没有了这个本源的我,就无所谓贪嗔痴,也就更无所“六贼”了。这就是众流皆息。


但是注意,众流皆息,不是说花呀,鸟儿叫啊,疼痛啊这一切现象就没有了。这些现象还是和之前一样。但是执取这些现象以为这个惯性模式没有了。


甚至,一切所谓的“惯性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幻觉。



‍‍‍‍‍‍‍‍‍‍‍‍‍‍‍‍‍‍‍‍


未完待续!持续更新。敬请关注本公众号。




*关联阅读:


*我的微店雨安居国学会会员享受全店七折优惠


*我的服务:(点击下面金字了解详情)

· 取     名      | 取名/改名,公司/茶室/会所取名

· 国 学 会      | 加入【国学会】,探寻生命真相

· 线 上 课 程 |  两小时学会易经算卦

· 线 上 店 铺 |  雨安居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吕波国学
儒释道易史,琴书诗酒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