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年【国学会】三伏止观禅修营暨《法华经》现场分享录音整理
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里面,讲到三种止观:是圆顿止观,不定止观,渐次止观。
其实,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开篇就说的非常清楚:
“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
一渐次。二不定。三圆顿。
皆是大乘。俱缘实相。同名止观。”
这三种止观是平等的,并无高低之分:已经领悟了圆顿止观的,照样会在具体的因缘下修渐次止观,而不定止观更是随时都要修习的;而修习不定止观的,同样也会同时修习渐次止观……
渐次止观是一步步的修行,智者大师说如同登梯子,是很形象的,我觉得非常非常适合现在人。在这里我略微讲解一下渐次止观:
渐初亦知实相。实相难解,渐次易行。
先修归戒,翻邪向正。止火血刀,达三善道。
次修禅定,止欲散网。达色无色定道。
次修无漏,止三界狱,达涅盘道。
次修慈悲,止于自证,达菩萨道。
后修实相,止二边偏,达常住道。
是为初浅后深,渐次止观相。
“渐初亦知实相”
渐次止观,也是可以知道实相的,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再次强调三种止观并无高下之分;
第二其实是在说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那么渐次止观的一切法门,也同样是妙明真心所显化,本就是实相。
“实相难解,渐次易行”
实相很难理解,或者说很难契入。因为本质的一跃,顿悟成佛这个其实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对此毫无办法。而渐次止观,可以给你有一个可以入手的地方。
我之前有一个比喻,果子什么时候成熟,被一阵风吹落地上,我们是完全不知道的。但,我们可以创造一切让果子成熟的条件。
“先修归戒,翻邪向正,止火血刀达三善道”
首先就是要持戒,就不会堕落到下三道,并且可以从下三道转化为上三道。
比如你不赌博,就不会欠债,就不会每天因欠债被人追杀,惶惶不可终日,如果行走在火刀上一样。这是种比喻哈。所以先要持戒,以此让你有机会接触佛法,也有一个修行好的环境。
“次修禅定,止欲散网,达色无色定道”
这里的禅定,破除了我们心的两种迷恋和执着:
一个是外境,对意识的迷恋和执着:进入初禅,意识就定止运作了。
我们的注意力跟着意识到处跑,一会这想这个,一会想那个,一会思考那个,一会谋划这个……所以修禅定让我们的心收回来,从欲界中的欲望和散乱中跳出来。
一个是内境,是对禅定境界的迷恋和执着:无色定道后,禅定中的各种境界也止息了。
进入禅定后,虽然意识停止了,但是依然有“色相”的各种境界,一会漫天神佛,一会无边虚空,一会白光如昼,而且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等各种神通都来了……我们会迷恋和沉醉其中。而达无色定道以后,这些都消失了,就从色界的沉迷和散乱中跳出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禅定本身,并不能直接达成开悟见性。禅定在这里的作用是:通过禅定,明白这一切现象生灭无常的本质,从而帮助心从执着中解放出来。
“次修无漏,止三界狱,达涅槃道。”
“修无漏”的意思是说,你要看到自己的“漏”在哪里?
起了贪心是“漏”,看到自己的“漏”心之后,这种漏心慢慢的就无法控制你……核心还是观察心的运作模式,当你一直这样观察自己的心,就会有从所有的角色,所有的心之中“跳出来”,这就是“无漏”。
当你从所有的心,所有的角色中跳出来,就能确证“我”并非实存,只是一个幻觉。自我幻觉消失,这就是“达涅槃道”。
这就跳出三界了:再也没有一个“我”,在三界六道之中轮回。
“次修慈悲,止于自证,达菩萨道”。
当我们不再受任何角色所奴役,能够看到心从粗大乃至细微的运行模式,且不受其所控制,此时心呈现出无限宽广和开放的空间,当我们以这样的心与人互动,此即慈悲!
这种慈悲,和我们所理解的所谓的“好人好事”完全不是一种品质,当然也不是学佛后所刻意培养的那种相似慈悲。它是完全活生生的,伴随着圆满的照见和无畏的智慧。
也正因为它是完全活生生的,因此菩萨道的修持,止于自证:唯有自知,唯有自证。佛陀在《阿含经》里面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这就是“止于自证”。
换句话说,这种慈悲的展现,“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以一颗开放的心跟人交流、互动,“本心”自然地运作。
“后修实相,止二边偏,达常住道。”
其实这个部分,就是我们说的《法华经》最重要的,最珍贵的那部分了。
髻珠喻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刚才强调的那部分,大乘佛教真正珍贵的“明珠”——
破除一切的概念和细微的执着,生命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因为真正的修行是从“见性”开始,然后一直到“涅槃”。而《法华经》的重点,甚至可以说是“涅槃”之后的部分,他的起点就是见性。当然,《法华经》中也有涉及“见性开悟”之前的部分,但这并非它的重点。
“见性开悟”的部分,《楞严经》重点在讲这个部分。所以才叫: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但对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也非常重要的一点,依然还是了解这之前的部分:如何破除贪嗔痴,五蕴的遮障,如何见性解脱。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前面的工作其实更多——
当我们没有福德听到这样的佛法或教法的时候,先要培养福德;
有了福德听到后,还要升起信心;
升起信心后,还要有相应的时间、精力去修持;
在修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诱惑,如何能让自己的魔障少一点,又是我们更要关注的……
中国人有一个特性,好高骛远,这跟中国的文化是有关系的。说好听点是格局大,但是它的副作用就是好高骛远,这也是阴阳。
好的品质里面蕴含着不好的一面,不好的品性里面也蕴含着好的特质。
而修行,就在于正确地观照到这颗心的运作时候,发扬特性好的一面,尽量的避免它副作用的另一面。
好高骛远的我们,喜欢听“大圆满、向上一路、无上瑜珈……”类似这样的大法,而忽略最为基础的类似持戒啦,少说点大话啦,少炫耀啦,少浪费点食物啦这样的细行。
所以对于修行的人来讲,除了所谓的用功之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我们常忽略掉的:
第一是培福德:“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事”。
因为福德不够,各种障碍一大堆,一直不能开始真正地修行。也接触不到正法,遇不到好的道友,清净的道场……当然也接触不到明师,接触到了也认不出来。反而因为我们心中渴望神奇和高大上,会被某些导师散发出来的东西所吸引;
第二是要净化:干净的心灵,才能真正的承接住正法。
净化,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人心里执着的观念有多少?不断地质疑心里的那些观念,“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些东西不净化,一方面我们会受观念所支配,浪费掉我们大量的精力,同时我们也会拿这些观念来看待佛法,看待修行。佛法里面契合我们观念的,我们就觉得这个法好,不契合的就觉得不好,或者视而不见,根本就看不到。
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修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净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放弃执着的过程。人是观念的奴隶,因为行为、语言就是受观念所驱动。人要解脱、解放,很大的程度来说就是从一切观念中解脱出来。
因为我们是用观念来理解这个世界的,当然,佛法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虽然佛法的本意是破除我们的观念,但架不住我们会把佛法中的某些我们喜欢的观念拿起来武装自我。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反观,我们的心在固化和执着什么样的观念。
大部分来讲让你感到痛苦、郁闷,不快的时候,你千万不能放过这样的时候,因为这后面一定藏着一些我们心的执着和渴望。我们所有执着的观念,都会受到现实的挑战。如果有一个人跟你的观念不同甚至闹矛盾,你要感谢他,因为他可能在提醒你:你所秉持的观念,并不是宇宙唯一真理!
“就应该是这样”,真的是吗?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这样,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不可以这样?
无论是初学,还是高僧大德。
都要培福德、不断净化。
*关联阅读:
*我的服务:(点击下面金字了解详情)
· 取 名 | 取名/改名,公司/茶室/会所取名
· 国 学 会 | 加入【国学会】,探寻生命真相
· 线 上 课 程 | 两小时学会易经算卦
· 线 上 店 铺 | 雨安居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