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为什么不直接用《大学》的“明明德”,而要专门搞出一个“致良知”?

教育   文化   2024-11-25 06:06   福建  
根据2024年【国学会】春分止观禅修营,暨达摩《破相论》分享录音整理










学员:那回到那个同学弟弟赌博借钱的事情,那应该不要让弟弟开心?



吕波:你既然知道你这样做,是在害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员:但是从他的角度上,他希望他弟弟能开心。



吕波:不是这样的。你已经知道了这样只是害了他,你也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帮助他,怎么还能这样去做呢?我举个例子,假设你儿子或女儿,要吸毒,你给他吸吗?他吸毒很高兴。他没钱买毒品了,找你借钱,你借给他吗?



学员:那也就是说,我还是得要去分辨一下。还是建立在分辨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我自己当时的那个……



吕波:当然要分辨了。


正因为这个样子,我告诉你,可能你揍他一顿才是对他好。你当然不想揍他,他也不想挨揍,但是可能就得揍啊!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玩火什么的被大人揍一样。

这里面有真正的看到和爱!


而你那种不想大家不高兴,所以纵容对方的做法,如果你细细地去看,其实只是我们心的那种自私和软弱。


学员:你昨天说:厌烦本身就是纠偏。

我的意思就是还是要以自心为准,就是自心的感觉,如果觉得这个事我不想做,我可以不做……



吕波:不一定,要看事情究竟是什么。

修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清清楚楚地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学员:那还是要用“染心”……



吕波:你要在世间生活,就必须要用染心,因为心就是拿来用的。所以才要学习“观心”法门,因为这样才可以净化这个“染心”。



学员:什么致良知,让你了知良知,良知不就是说自己的自知吗?



吕波:其实就是觉性/明性,或者叫做能知之性。


王阳明说的“良知”其实就是《大学》里的“明德”,致良知,就是明明德。

王阳明换了个词,他可能觉得有助于教学和传播吧!


毕竟以前那么多大儒注解《大学》的“明明德”,绝大部分其实根本就没证到“明德”,都是半猜半蒙或者以经解经。不能说狗屁不通,只能说云里雾里。


但王阳明又不能掀桌子说那些大儒都说错了,毕竟他是承袭儒家学统来讲学的,传的也是儒家的道统。那样就十分麻烦,相当于和一个个非常庞大的儒家学统做对了,要知道这些不同的学统学派,都子子孙孙蔚为大观。所以不如干脆另起炉灶,搞一个“致良知”出来,这样就简单多了。


明性,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叫做明德。

古代的“德”,就是指万物的“属性”,明德,就是明性。德性德性嘛……

明明德,就是通过观照,证到明性。





学员:我今天早上打字的时候,有一阵子好像还蛮清明的,那个时候就听到下面阿姨在说话,我觉得只要我们不是残疾的,我们的耳朵眼睛总归是能听到看到这些东西的。当时那一刻我就觉得。这个六识只要不残疾,它都是通的,它都是很灵敏的。


那我们的心不动,还是跟六识里面的“意”是有关系的,我只要看这个意,这其他的五识它是可以成为“波罗蜜”的,对吧?



吕波:其实残疾了也是通的,六根互用和残疾不残疾没关系,不然还互用什么?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

你说看到意识是重要的,是的,波罗蜜也是一个比喻。



学员:因为一直说这六个东西(六根)是贼。



吕波:擒贼先擒王,王就是意王。



学员:那个时候我知道我没有跟着它跑,那个心也在这儿,但是我心想。这个耳朵你不可能收不到这些声音。



吕波:所以你要警觉的是意识,你要看到意识在怎么样运作。因为前五个识眼耳鼻舌身,要通过第六识意识才能起用,从而产生心的运作。



学员:比方说我们打坐的时候,有狗叫,我只是听到,这个时候我对它是没有判别的,就是我没有生气,烦恼。我那个听是不是净心,我只是听到了。



吕波:对,是的。但是可能中间有细微的差异,因为我们必须通过语言描述,你其实是连“狗叫”这个概念都不会生起,但是这个叫声是很清楚的听到了。



学员:听到那个声音我会有一个辨别,这个心还是稍微的动了一下,那个阿姨一个声音来的时候,这个心还是稍微动了一下。



吕波:这个没关系,这是你要警觉的,其实就是动了一下,其实“善护念”就是护念,心因应外境,动念的这一下。



学员:你看到了它动,然后看到它不动了。



吕波:对,很好。心和某种惯性的连锁反应脱开了,链条拆开了。


以前一动你就马上在想,这个这个狗怎么这么烦,我现在正在打坐,吵到我了,这个就已经跑八丈远了……所以业力是因为这样连锁反应而展开的。


不断的看到心的这种不由自主的倾向,当你发现了以后,这种不由自主的连锁反应就会“变慢”,且不太能“展开”了。





吕波:《诗经》里面有一句诗叫:“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王就天子,天子的一句话就像丝这么细,但是出去以后传播,造成的影响,就像车轮子一样大。


其实我们看我们的心念也是一样,从最开始听到有人说看到老公和漂亮女人一起吃饭,心动的那一下,然后发展成为情绪的狂风暴雨,甚至抓狂打砸东西……是不是也很象所谓的“飓风起于青萍之末”?


两个人因为极其小的分歧,先是讲理,然后争吵,最后打架,甚至演变为杀人……是不是也是一种从一根丝一样的分歧,演变为车轮一样大的沟壑?


我们把天下看成一个人,同样的道理,其实一个人也就是天下。

岂止天下,宋人陆九渊就说,吾心即宇宙。这至少证到了大禅师云门文偃所说“云门三句”的:涵盖乾坤。



学员:就像一个领导,这么多主观的东西,对他的理解真的很累的。



吕波:所以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反复的开会传达精神。哈哈……信息差太大了,没办法。人心会天然地加入自己的理解,以及不自知地加入自己的欲望和恐惧。


为了保证决策的意图不能走的太偏,不然的话,下面的人啥事都干得出来,因为不是一句话能理解,能解释清楚的的。



学员:现在开会,像省里直接一个电视会议,直接全程各个教室里开,那就没有这种情况。



吕波:他起码可以避免很多太恶劣的事情出来。



学员:有的人太轻信。



吕波:对,理解有偏差,这是正常的,但是偏得太远了不行。



学员:领导主观也有东西不一样的。



吕波:是的。而且上面的政策只是大方向和原则性的指导,具体的执行和落实还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所以如何解决信息偏差问题,这是很难的。


好,我们接着来看达摩大师的《血脉论》。




‍‍‍‍‍‍‍‍‍‍‍‍‍‍‍‍‍‍

未完待续!持续更新。敬请关注本公众号。




*关联阅读:


*我的微店雨安居国学会会员享受全店七折优惠


*线下禅修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我的服务:(点击下面金字了解详情)

· 取     名      | 取名/改名,公司/茶室/会所取名

· 国 学 会      | 加入【国学会】,探寻生命真相

· 线 上 课 程 |  两小时学会易经算卦

· 线 上 店 铺 |  雨安居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吕波国学
儒释道易史,琴书诗酒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