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乡人乡贤】《晚清安顺籍名士名宦三则》 2024年第42期(总990期)

文摘   文化   2024-06-14 12:00   贵州  

晚清安顺籍名士名宦三则

封培定



寸土必争——捍卫疆土的刘春霖

刘春霖(1840—1913),字安民,号卨唐,蒙谷老人,贵州安顺人,从小聪颖好学,刻苦勤奋。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举人,次年中进士。光绪四年(1878年)以翰林院编修外放云南,候补知府。历任广南、昭通、东川三府知府,升南防统领兼督办滇越界务,后擢云南按察使,布政使,成为云南全省民政主官。

刘春霖为人豁达,性情刚直,不逢迎行贿,不依附权贵,故初到云南很长时间不能补缺为官,只能身居闲职。但他不以为意,依然疾恶如仇,放言无忌,常得罪上司和同僚。一次候补官随班坐厅,同僚都在相互打听谁能升迁。有人问他:“有好消息否?”他当即回答:“吾不能进美人,图媚事长官,好消息从何来?”此言一出,举座皆惊。那些为捞肥缺而走门路、送厚礼、献美人者,个个汗颜无地。贪赃受贿的云南巡抚杜瑞联更是怀恨在心,时时寻机挟嫌报复。此事传到“重名节,杜请托”的云贵总督刘长佑那里,刘总督对刘春霖大加赞赏,经常告诫其属吏:“在上者勿受人赂,在下者勿赂人。令刘太守知之,将众辱汝矣!”

一年乡试,刘春霖担任内监试。他不收礼,不受贿,唯才是举。并勉励前来谒见的考生们将来要是当了官,一定要以民生为重,为民做主。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无仕宦热衷语,所言皆布帛菽粟。”考生们见这样一位博学多才而又清正廉明、心忧天下的翰林一年多还未补上实缺,处境窘迫,都替他不服。他却坦然说道,虽然实际上没补上实缺,但也能尽一己之力做些事情。况且一年得数十千钱,比当年当私塾先生时已经好得多了。他甘于淡泊,不计得失的平和心态,给考生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历任知府、道员等职,升南防统领兼督办滇越界务兼任蒙自关道道员时,涉外事务繁多,常与外国官员打交道。当时列强称霸,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一些外国官员根本不把清朝官员放在眼里,常蛮横地提出一些无理要求。然他在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总是据理力争。有些外国官员便以向朝廷施加压力罢他的官相威胁。哪知他非但不买账,反而拍案而起,凛然斥责:“刘某拼一官不为,止矣!要能受人胁,卖国求荣乎?”义正词严,浩然正气,令对方不得不有所收敛。

当时法国觊觎我国南疆,他既要捍卫疆土,瓦解对方利用越南阮朝宗等人扰边的军事行动,又要在会同法方勘察边界时寸土必争,维护国家主权。所以每次实地勘察,他都不惧艰险亲自前往,认真依照历史疆界树立界碑,多次粉碎法方蚕食我边境的图谋。在滇南瘴疫流行区奔波劳碌,使他染病荒野。属员心急如焚,他却置生死于度外,忠于职守,风趣地说,死后就将他放入剖开的大竹中即可。相处日久,很多外国官员都被他爱国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公开赞扬:“云南好官,无逾刘某者!”

刘春霖宦滇30年,勤于政务,清正严明,“除蠹吏,惩土恶,戢暴安良”;严于律己,任人唯贤,“非其人,虽亲故不用。”由于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深受民众拥戴。光绪末年奉旨入京陛见,离滇时轻车简从,两袖清风,除带了几块云南特产大理石,行装竟无一“长物”,实在令人慨叹,更令人敬仰。

刘春霖还是有名的书法家,公务之余素喜挥毫。其书法取法颜真卿、李邕,笔力雄健,法度严谨。离滇时隶书题写的“秀拥五华”豪放舒展,刻于昆明圆通寺内石壁上,至今尚存。他所书现存贵州省博物馆的《行书颜真卿帖团扇面》,结构疏朗,行笔洒脱,实堪玩味。其跋语云:“学颜书者得其挺拔,似更当虚腕处求之。”实乃书家经验之谈。

寸土必争——捍卫疆土的刘春霖 封培定 提供





凤起习安——“七癖”雅士何威凤

明清画坛,“南凤北龙”是两颗南北辉映的明星。“北龙”指明末诗画均负异才、与董其昌等并称“金陵九子”的杨龙友,“南凤”就是起自习安(今贵州安顺),以凤为名、以凤为诗,更以凤入画的清代贵州安顺画家何威凤。

何威凤(1853-1918),字翰伯,号东阁、藻篁,又号七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全靠寡母纺织度日。后母亲双足患湿气不能纺织,年仅7岁的威凤早早便和哥哥挑起生活的重担。

就在童年的威凤衣食无着,又渴望读书之际,遇见两位对他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先生:安顺名医封蕴卿和宿儒郭春帆。

开塾授徒的郭春帆老先生见威凤常在窗外专心听课,且能背下不少课文,喜其聪颖好学,便免费让威凤入馆就读,并助以衣食笔墨,为他取表字“翰伯”。郭春帆的挚友,藏书甚丰的安顺名医封蕴卿素喜贤才,奖掖后学,慨然允许少年威凤前去借阅各类藏书。在两位能诗善画、爱才求贤的老先生的关怀和指引下,威凤如鱼得水,勤学苦读,不几年便学业大进,赋诗作画,初露才华。

何威凤在安顺读书成长,也是从安顺起飞。

何威凤虽然才识过人,心雄万丈,然生性耿介,性情奇傲,不随俗流,既不受八股文的束缚,又不愿丧失人格,仰人鼻息,依附权贵,所以为世所不容。有一次画马,他题道:“有一马,甲天下,君不知,我能写。”颇为傲岸不拘,放达自许。进京会试名落孙山后,咸丰朝状元,同治和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龢非常惋惜,把他推荐给权倾朝野的庆亲王奕劻。身为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庆亲王奕劻,竟屈身登门拜访地位卑微的何威凤,向他征询治国强国之策。威凤非但没有借此为捞取一官半职而阿谀奉承,反而放言无忌,历陈朝廷弊政,令本来看重他的庆亲王大为不快。后来翁同龢又把他推荐给甘肃布政使岑春煊做幕僚。他虽颇受礼遇,却不满官场腐败,深感不能发挥自己所长一展抱负,竟在画马时挥毫写道:“村儿不识真龙马,道是他家老驳牛。等与牛羊同栏牧,腾骧无术敢昂头。”旋即去职返黔。

何威凤主张变法图强,思想倾向维新,辛亥革命中积极支持贵州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动者、领导者张百麟等的革命活动,是一位具有民主革新思想的贤达之士。

何威凤一生淡泊荣利,唯好琴、棋、书、画、诗、酒、花,自号七癖。光绪十二年状元,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赵以炯(贵阳花溪人)也素来钦佩他的书画,买一把杭扇送慈禧太后都请他代笔题辞。慈禧老佛爷看后,对何威凤的书画十分欣赏,称许为“文雅风流,当代无双”。李鸿章对何威凤的书法更是推崇备至:“何威凤所书字体,技巧娴熟,得力于欧阳率更三十六法,实为今世不可多得之人也。”翁同龢也赞叹:“观其点画,藏力于内,筋骨显然;其雄秀潇洒,遒劲挺拔,令人生爱。”足见威凤书画艺术造诣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

以凤为名,以凤入诗的何威凤,也以凤入画。一生画凤最多,也最为精道。他画的凤独具神韵,国内或无第二人。那昂首回顾、意态不凡的造型,豪放劲健、酣畅淋漓的笔墨,既表现了中国古代传说中凤凰出类不群、高雅神圣的仪态,也寄托了作者自己孤高耿介,超凡脱俗的意气。他画凤,大都有题诗。其诗其画,相得益彰。有一首题凤诗写道:

凡鸟谁辞众羽嘲,九千肯信击丹霄。

竹梧终有安巢日,寄语青鸾好见邀。
清末名重北国的贵州画家姚华诗云:“青藤龙友风流尽,三百年来访旧闻……”“盛时南士人推凤,日下文章见羽毛。庾信生平能自写,最萧瑟处入风骚。”把何威凤与明代大画家徐渭、杨龙友并称,足见推举之深,仰慕之诚。

曾给何威凤不少帮助的两位恩师郭春帆、封蕴卿老先生,一直对何威凤寄予厚望。然世道不公,社会黑暗,注定何威凤仕途不畅,一生潦倒。郭春帆在《悼凤诗》寄寓无限深情: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生非其时, 谓尔不幸。

北龙南凤, 饮誉京师。师傅(翁同龢)异赏,状元(赵以炯)问业

…………

凤兮凤兮, 吾为尔羡。文采风流, 声飞艺苑。

凤兮凤兮, 吾为尔惜。师友半生, 英才有几。

荒斋秋冷, 老泪纵横。掷笔一叹, 凤乃虚生。

凤起习安——“七癖”雅士何威凤  封培定 提供



饮誉三晋——勤政爱民的杨树

光绪年间,政府官报上经常刊登一位官员的政绩予以表彰,百姓对他的治绩也大加赞颂。在封建社会,这种朝廷、百姓都满意的官员并不多见。

这位官员就是在山西任职十年,深得民心,饮誉三晋,屡获“近世外吏罕见殊荣”的杨树。

杨树(1841——1909),字珍林,清代贵州安顺人。从小好学,熟读经史,少年能文,名传乡里。受父亲“好客喜士,自处约而待人丰”的影响,杨树性格豪侠,仗义疏财。15岁时父亲去世,家中母亲病弱,弟弟年幼,杨树毅然挑起家庭重担,开始四方奔走的笔墨生涯。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乡试中举,以后科场不顺,进京会试失败。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按成例捐官入仕,在京任职二十余年,勤政守职,做事认真,谨言慎行,为人诚笃,颇受上司倚重,朝廷嘉许。

经过在朝廷二十多年的磨炼,杨树被派往山西任职。离任时,杨树不但把文书簿册整理清楚交给后任,还把所余钱款一文不留如数上交。

杨树在山西先后任蒲州知府、太原知府、代行山西按察使、山西提学使等职,前后十年,关心民众疾苦,发展治地生产,亲审疑难杂案,振兴文化教育,使治地百姓免灾荒之苦,农商免苛税之虞,谳狱无延搁之案, 班馆无久押之人。“清名惠政表著三晋之间”,是朝野称许的“奉法循理之吏”。

杨树冷静客观,着眼大局,很善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面对聚众民变闹事,他不采取高压政策使用极端手段,而是因势利导,申明大义,化解矛盾,消除对立,所以往往能够“定变于俄顷”;在处理“非才识优越者不能肆应”的涉外教案中,他“力持大体”,对内,“不以外交戮一人以媚外”,“亦不妄责一人以邀功”;对外则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怕恫吓,坚持原则,使对方放弃无理要求,圆满结案。

为官几十年,杨树廉洁自守,磊落坦荡,不拜师生、不称兄弟、不结帮派,不以己事有求上司;不收贿赂、不荐朋党、不用亲友,不安排官亲族党在署;厅无守候之宾,门无游食之客。一向放言无忌,敢作敢为,在朝廷也敢于直抒己见。当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朝野上下惊恐,朝臣纷纷议论战争起因,猜测胜败。有人认为是李鸿章和翁同龢成见加深,矛盾加剧,对抵御日本又意见不同的“内争”导致的外患。民间就有“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的对联,讥刺合肥李鸿章和常熟翁同龢“内争”祸国。但因李是老佛爷慈禧信任、握有军政外交大权的重臣;翁则是参与军机和外交事务的皇帝之师,都得罪不起,敢怒不敢言。杨树却耿介直言:“此非中日之战,而合肥常熟之战也。”直指李、翁“内争”误国误民。出语大胆,言人之不敢言,令同僚钦服。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年近古稀的杨树以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升任甘凉道员。同年逝世于兰州,享年69岁。

杨树在官场清正廉洁,正派为人,在家注重家教,以身作则。其子杨恩元(字覃生)深受影响,从小就刻苦好学,胸怀大志,中进士被选为礼部分曹祠祭司主事时,才19岁。杨恩元知识广博,学养深厚,诗文“隽永精妙,不同凡响。”(见于杨石在著《杨覃生简传》 )平生不随俗流,有其父当年之风,后因对腐败的晚清政府不寄希望,愤而辞官,专注于贵州历史文化教育的研究,成果非凡,成为贵州历史上和其父相互辉映的明星。

杨树善文能诗,长于书法,著有《澡雪堂文》《澡雪堂诗》《求心得斋杂记》《楹联集句》 《松窗小志》等。

饮誉三晋——勤政爱民的杨树 封培定 提供







· 作者简介

封培定贵州安顺人,老三届生。当过工人、教师,放过电影,当过记者、编辑。高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编辑职称。时有书画作品见诸报刊,散文曾获《贵州日报》征文优秀奖、贵州“新长征”文艺创作二等奖、2021年“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银奖,杂文获《杂文选刊》杯首届全国杂文大赛优秀奖。中国《当代矿工》杂志特约记者,中国煤矿书法研究会会员,贵州美协会员。出版写生集《封培定旅行写生》、连环画《十二生肖趣画》、历史名人传《贵州名贤录》、杂文集《砚边余墨一一封培定杂文选》、旅游散文《美国一瞥》《山水走笔》《黔风流韵》等书。


感谢阅读,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3134334297@qq.com






2024年6月


值班编辑:宋   扬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文化安顺》


文化安顺
传播、弘扬 安顺文化。
 最新文章